我们的节日·七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七夕的起源及习俗
七夕节的由来可追溯到古代,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因素构成,是慢慢、逐步完善起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就有了“七夕节。
有源自对自然、时间以及数字的崇拜,还有观察星宿从而得出“牛郎与织女”的穿说,再辅以民间传说作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一系列神话故事,因此有了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尤其是对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崇拜。
这两颗明亮的星星分别位于银河两侧——“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这也是古人观察到的重要天象。
在相关的历史文献中,早在三四千年前,就已经有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记载存在。例如,《春秋命历序》中有“日月五纬俱起牵牛”的描述,《礼记·月令》中也提到了织女星的位置,随着古人对这两颗星星的观察和想象,逐渐形成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这个传说在东汉时期开始有人格化的描写,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就以牛郎织女为题材,情节较为完整。
其中有描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后来,这个传说不断被丰富和发展,最终成为了一个富有神话色彩的爱情悲剧故事。
七夕节原名为乞巧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关于乞巧的最早记载。
还有就是在乞巧节这一天,妇女们会进行各种乞巧活动,如穿针乞巧、蜘蛛乞巧等,以祈求智慧和灵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些活动体现了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七”的寓意:“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此外,“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因此,人们选择七月七日作为庆祝的节日日期,既有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也有对时间的崇拜和吉祥寓意的追求。
自古由来,在古代民间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被列为吉庆日。
这些日期都与数字“七”有关,体现了古代人对数字的崇拜和追求吉祥的心理。
七夕节的由来是多方面的,既有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和神话传说的影响,也有对时间和数字的崇拜以及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诸多元素共同构成了“七夕节”,《小雅·大东》里说:“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这也是中华民族丰富而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
今天你送花🌸了吗?买礼物🎁了吗?发红包🧧了吗?
赶紧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