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姆雷特》
大部分看书的时候,尤其是看小说和戏剧,我不怎么喜欢或者习惯去看前言——因为容易被剧透。这种看书的方式会让我错过很多东西,比如一些指导性的论述、书的背景等;但也让我收获不少东西,比如一种对未知的探索、一种全新的体验。 而看那种很出名的书,就常常会在翻开前有一种被剧透的感觉,譬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由于《哈姆雷特》过于出名,我在还没有看之前就模模糊糊知道最后哈姆雷特和其叔父克劳迪斯都死了,所以最初并没有像看其他戏剧作品一样那么好奇剧情走向(当然,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剧情),但后来一整本书看完,还是觉得挺震撼的,不论是布局、人物语言还是心理描写,都是越看越妙。如果有机会应该会再发其他帖子分享。 故事大概是讲在外读书的哈姆雷特闻讯父亲死了,赶回来发现叔父克劳迪斯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且娶了自己的母亲,还没从悲伤中缓过来,有个和父亲长得一模一样的阴魂告诉他,自己是被毒杀的……然后哈姆雷特开始“装疯卖傻”,试探情况,通过一场戏中戏弄清楚了父亲真的是被叔父杀死的,于是开始计划复仇…… 从整篇故事看,阴魂出现告知哈姆雷特真相,是剧情中的第一个转折,给哈姆雷特的身和心都带来巨大的震撼和痛苦;用戏剧来验证叔父是否真的弑兄夺位,确定叔父的虚伪、残忍,故事进一步发展;能杀而不杀在祈祷中的叔父,意外杀死波洛纽斯,被送去英国,一切急转直下;再到最后杀了叔父或者说同归于尽,全剧终……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情节可谓曲折动人,但比情节更为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哈姆雷特的心理。 相较于其他人物,哈姆雷特的台词特别多,而当通读全书后,会进一步感触到,每一句都是他内心的写照,他的痛苦、愧疚、落寞,和他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我也曾疑惑过,为什么哈姆雷特在确定了叔父是凶手后,不像莱阿提斯一样冲进宫廷就去报仇,而是内心波涛汹涌,行动上犹豫不决。于是去看了看别人的想法,有个观点我觉得特别契合,就是 “我要去做吗,我能做好吗,做了会比现在更好吗?” “因为害怕未知的痛苦,所以甘心忍受现在的痛苦。” 单单杀了叔父,或许很简单,但是叔父还有其他的身份,哈姆雷特母亲的丈夫,丹麦的国王,杀了叔父后,他必然要舍弃一些珍视的东西,比如和母亲的亲情,再比如,王国的安危。更进一步讲,杀了叔父后,人们会知道叔父的恶名吗,父亲的冤情可以天下大白吗——每一个未知的因素都会拉扯着哈姆雷特,让他犹豫、痛苦、愧疚、矛盾。 所以不得不走到了最后一步,迎来惨烈的结局——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一个接一个死了,哈姆雷特、克劳迪斯、葛特露德、波洛纽斯、奥菲丽雅、莱阿提斯(若不是哈姆雷特劝阻,霍拉旭也会出现在这)……一长串的死亡名单,简直是毁灭得彻底。用哈姆雷特的话来说,就是“一切都归于沉默”。 看到最后,只能落下一声叹息。
求男主很撩的小说
求男主很撩的小说,真的书荒了
财阀恶女,复仇,虐渣,爽
顶级财阀大小姐,从头爽到尾得权力 作为女配,一开始对她不屑的男生 全部变成了对她摇尾祈怜悯的狗狗
不多说了,直接上图。(从我看网文到现在就没有一部作品能让我真正的赞叹过,这是第1部我真正的。喜欢的也只是脱离了剧情,脱离了作品,脱离了作者的角色,但这部作品不一样)
冰清玉洁小方总,不解释,看了四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