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历史的发展是一步步来的,不是凭空而降的。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一批又一批的志士文人前仆后继,历经艰难完成的。如同一座大厦,是从一砖一瓦铺垫积累而成的。”
这是书中我印象最深的话,刘统先生没有用绚丽的辞藻,而是用着朴实的笔触写下这令人惊心动魄的复兴之路。我们现如今过着平稳的小康生活离不开前人一步步的贡献。对我来说,读《火种》的体验感和热播的《觉醒年代》有着类似的感触。但是《火种》是从1900的辛丑条约开始的,那个时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屈辱、黑暗的时代。清政府腐败无能却也还未垮台;中国主权也面临巨大危机,各大列强如同饿狼般地瓜分中国;各大军阀混战;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该向哪里去?这是近100年以来各个前仆后继的革命者不断在追问的问题。
清政府进行了自我摧残式的改革,清政府在恭亲王奕䜣等人的带领下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改革,先后颁布许多法令,采用许多措施,想把中国变成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比如创办新式学堂,以公费形式派遣学生去日本留学,清政府培养的这些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最终都成了府培养的这些具有现代知识的人最终都成了大清的掘墓人,比如秋瑾、宋教仁、汪精卫、鲁迅等等。(这里我不忍感慨,那时的他们和现在的我们差不多大,却已挑起改变中国社会命运的大梁。)表面上看,清政府似有洗心革面之意,但其颁布的措施实质是为了巩固政权和满族的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清政府抱有期待和幻想的人们都看清了其本质,走向了反面。这也启示了我,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不管企业还是组织,得民心者得或得效益,失民心者失天下或破产天下。因此,很多青年都变成了“愤青”,打倒帝国主义,要推翻封建王朝,出现会党革命、同盟会、新青年,寻找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许多革命者。他们在黑暗中潜行,抱着坚贞的理想、不顾个人得失尝试探索救国图存之道。
先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推翻了千年专制的清王朝,孙中山坚韧、大爱、包容,他一生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经历了十一次才成功。这就已经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经历这么多次挫折,却仍然坚持不懈,与之相比,我认为我之前叫苦连天的经历都不算挫折。他还想尽各种办法筹钱、演讲、找人,在当时国际社会上并没有多少人是真心支持他的。孙中山获得大众的支持,真是用自己的心血一点点换来的。而最后他为了革命,将自己用十一次几乎舍掉性命的成果拱手相让给袁世凯。但是最终,限于自身的阶级,革命失败了,但民主和科学的种子在人们心中发芽。并且为了革命,孙中山先生联合各个党派,允许其他党派人士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这样的心胸是无比广阔,值得我们赞赏和歌颂。
还有那艘孕育着火种的南船,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但早期的中共根基并不牢固,也处于弱势,但是前辈们都是坚定不移、历经磨难,甚至为了理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党在革命初期走过一些弯路”。我看到革命先辈在血雨腥风、枪林弹雨中的艰难跋涉,还有革命战场上的背叛、堕落、分裂,还有那极其严酷的环境。我们平常在课本看到的“1927年,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1927年,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等等这些话语,看着轻描淡写,我们读起来也并未很大的印象,但是这都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惊心动魄的!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在古田会议那段时期,因为害怕被抓,当时危机四伏,所以他白天一直蹲在山洞里,晚上才敢偷偷去祠堂睡觉,连性命都难保,何况什么吃饱穿暖。在那段艰难岁月,很有可能是没有明天的。共产党前辈们在一次次艰难险阻中,通过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以及自我纠正能力实现着自我救赎、自我成长。
这些在黑暗中探索尝试、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抱着坚定志气,化作一团团火种,燎原了黑暗的旧中国,点燃了中华儿女的勤奋、力量,火种燃烧成更旺盛的新中国,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美丽强国出发!作为初中生,我们更要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多为祖国为人民作贡献。当代,国家新颁布全面放开的政策,我们更要紧跟党的步伐,配合社区,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