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关注
憨七子
邪恶迪迦未确认的巨人,最惨的超古代战士。没有之一,拥有自己的石像。也拥有自己的身份,可以像迪迦一样。 被拥有基因的后代唤醒,是因为剧情太短,就没有名字。所以就成了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既不邪恶也不迪迦的邪恶迪迦。
迪迦世界的盖尔文人
诸天无限
·完结
·165万字
·穿越
·智商在线
加书架
11-12 08:33
推荐一本好书
打劫,把你们认为好看的文交出来!
创作者计划
暂无回复,赶快抢沙发吧
更多热帖推荐
规划你的人生,确定目标是首要的战略问题。目标能够指导人生,规范人生,是成功之第一要义。目标之于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视目标定位的人,或是始终确定不了目标的人,他的努力就会事倍功半,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
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中外文学佳作发布(上),“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9月十大中外文学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中文原创 | 长篇小说 《璩家花园》 叶兆言 著 译林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作者叶兆言说,他写这本书是他与自己及同时代人的对话。小说的主人公天井和阿四出生在璩家花园,在这里成长和发育、相爱、结婚、生子。他们的生命划过历史的轨迹,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了解璩家花园的主要途径。自《南京传》之后,“地域性”在叶兆言的创作中越发鲜明。“璩家花园”也是一个典型的地域空间,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璩家花园”这条街道的前世今生,以时间为纬,记录南京城市历史的一角。这部小说中有太多作者自己的记忆,关乎这座城、这个时代和时代变迁中的人,显然,他想借这部小说让读者洞悉其中的奥妙。 中文原创 | 小说集 《唐僧肉》 龙仁青 著 青海民族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唐僧肉》是“骏马奖”获奖作家龙仁青近年来的小说精选集。受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互动、汉藏文化交流的社会环境影响,使得龙仁青既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穿越能力,葆有一种恒定的悲悯精神,又能够敏锐地意识到现实中实际存在的文化融合,并将其生动地呈现出来。本书正是通过这种敏锐的情感表达,讲述了少年仁旦与姥姥之间浓浓的亲情故事,展现了人间真情的可歌可泣。尤其是当小仁旦郑重地把小孩子的零食“唐僧肉”拿给阿妈洛仑,希望她长生不老之时,我们不由会心一笑。在触及新旧文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问题和误会之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暗涌的感动,甚至一个温情脉脉的误会都会成为整个文本的灵魂所在。 中文原创 | 长篇小说 《巨石镇》 亦夫 著 作家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亦夫曾是国内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领军人物之一,移居海外后,依然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激情。《巨石镇》呈现了三段失败的婚姻:王民和骆小丹彼此冷漠;骆保堂和吕淑贞活成了生活中的搭档,钱永旺和魏芸则是在想“脱丁”时,遭遇了不孕症的烦恼。每个困境中的人都想彻底改变局面,却忽略了,这个局面本身便充满弹性,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都会随人而转。我们以为它是客观的,可它却常以惊人的复杂性,震撼我们。 在《巨石镇》中,亦夫的笔触一如既往地充满弹性,对话生动,画面感强,在粗鄙与深刻间保持着一份优雅的平衡。在充满象征意味的“巨石镇”上,传统与现代彼此塑造,而反复拿捏之后,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相互融入,已难以分辨。这种巨大的混沌感似与爱情相关,又似与时代相关,都内蕴着意义的溃败,个体的惶惑,彼岸的消融,乃至超越的不可能。毋宁说,我们每个现代人如孤岛般的生活,就是一个个巨石镇,清醒与迷茫共存,但身在其中,我们永难说清谁才是清醒者,如何才能冲出巨石镇。饱含人文理想,聚焦永恒话题,力避清浅化,是本书尤其可贵之处。 中文原创 | 小说集 《魂器》 王威廉 著 花城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阅读推广人) 《魂器》包括三个中篇,《魂器》《归息》《多普勒效应》,与生与死、爱与欲、记忆与现在、精神与灵魂相关。《魂器》是有关亲情、爱情与欲望的奇异故事,绑人者与被绑者在反复思辨和思想碰撞之后,意外地在成为死者魂器一事上达成一致;《归息》讲述纸媒衰败,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两代知识份子如何安身立命的议题;《多普勒效应》以多人自述视角展开,两男一女各自带着秘密、“意难平”和对他人的误解生活,二十年后三人再次相遇,直接颠覆了彼此的人生。这些故事散发着神秘诡异的气息,情节离奇又贴近现实、逻辑自洽;特别是穿插其间的诗意语句或哲学化思想,着实迷人——比如,“记忆,基于深切的爱,也会在生命的深层凝集起来,让灵魂得以永生。”“我心底的灰烬似乎被吹了一口气,重新亮起了红色的火苗。”打开它,读吧。 中文原创 | 散文集 《雪山高速公路》 雷平阳 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云南美术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晨亮(《当代》杂志主编) 雷平阳的散文以具有辨识度的语言而自成一格。本书收入其散文近作,一如既往,漫游于“人、神、鬼同在的山中王国”与天空之间,记录下心旌摇荡或莫名出神的片刻。其中有多组由特定主题串联起的断章,往往在短刃般的锋利中给人猝不及防的撞击。“本雅明的死亡之年,云南无量山中的一个巫师统领着阴兵反叛土司之年,那一年,德国产的抽水机通过国际列车从越南送抵昆明……”眼前的抽水站实景与漫漶的传说和史事,压缩于文字的针尖上,再被引爆,其能量足以穿透虚构与真实之间的边界,震落那些覆盖并捆缚着当下经验表达的固执成见,辐射出灼人的力量。
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发布(下),“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9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美]大卫·格雷伯 [英]大卫·温格罗 著 张帆 张雨欣 译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4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单小海(诗人、投资人) 重写大历史是人文学者的典型冲动——尤其在赫拉利《人类简史》获得始料未及的“成功”之后。 而在大卫·格雷伯和大卫·温格罗看来,要重写人类历史,首先要回到基点,重新探讨初民社会的真实面目。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原初处于卢梭所谓“自然状态”;之后从渔猎采集向农业社会过渡;农业带来富余,富余引发了阶层分化;城邦、国家机器随之产生——这一叙事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历史的道德评价:堕落?(卢梭)还是进步?(霍布斯)——而这些所谓的共识和规律,喻示了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 现在,《人类新史》说,这是神话。 这两位考古学者/人类学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无非是要说服我们,人类早期社会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本自具足”,具备充足的多样性、自由和创造性。只要我们从这个原点出发,就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勇气,走出楚门的世界,迎向更公正的未来。 坦率地说,《人类新史》并不好读,并不仅仅因为它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今天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已经退踞学术舞台的边缘,作者津津乐道的各种考古新知,以及北美的几个原住民社群的叙事重建,都已经远离了大众的知识视野——无论是因纽特人的随季节变化的社会结构,还是温达特人坎迪亚洪克通过对欧洲社会的批评而将 “自由”、“平等”的原则启蒙了欧洲的思想界。凡此种种,乍一听拍案惊奇,读起来颇有道理,但合上书想想,还是心中嘀咕。用边缘反对中心,用个例推翻规律,这都是西方人文知识分子的惯用招数/优良传统,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并不容易。 《人类新史》说,人类历史是在卢梭的针尖上建立起来的叙事模型,现在被两个大卫用针戳了几个孔洞,这座大厦会因此颓然倒塌吗? 翻译 | 人文社科 | 传记 《米兰讲稿:在巨人的肩膀上》 [意]翁贝托·埃科 著 文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列(资深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创始人) 2001年,埃科在米兰艺术节上第一场也是最具持久影响力的演讲的题目叫“在巨人的肩膀上”,收录在《米兰讲稿》的开篇。他把自己钟爱的“巨人与矮人”的意象解读为一种谦逊,知识形成于积累,我们之所以看得更远只因恰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也赋予它进取的“傲慢”,每一个质疑既有理论、完成“弑父”的思想家,都是发现真理的参与者。他把这个源自中世纪的古老意象带入当代生活,引申到代际冲突,在极短的时间内,年轻人的某种时尚模范可能会令父亲们感到不快,但媒体传播的速度让它很快也被老年人接纳,顶多会冒些⻛险——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又会被孩子们笑话。潮流更迭得如此之快,巨人和矮子仿佛交替出现,轮流坐在彼此的肩膀上,令人无所适从。 《米兰讲稿:在巨人的肩膀上》集结了埃科在2001年到2015年间为米兰艺术节撰写的专题文章,是埃科毕生思考和研究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2个章节,依次从“美”“丑”“悖论”“谎 言”等关键词出发,回顾其历史,讲述其演变。埃科以博学著称,他的研究和观察范围遍及文学与哲学,宗教与神话,大众媒体与广告,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就形式而言,本书可视为《美的历史》《丑的历史》姊妹篇,就内容来看,这本书是“埃 科遗赠给每位读者的礼物,它是我们通往当代世界的指南,也让我们始终不忘历史,让我们这些矮子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英]蒂莫西·C·W·布莱宁 著 李文君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传统欧洲向近代欧洲的转变历程。在王权时代,欧洲所有的艺术都是呈现型艺术,是为国王统治而服务的,当时欧洲人的客厅只用来居住,只有国王、贵族的客厅才能进行艺术展览和艺术表演,它们只有三个主题:赞美国王,赞美上帝,传达国王的命令。随着艺术商品化,大众市场崛起,议题更加丰富,从“赞美王权”转向“赞美理性”,对艺术的评论也许晚于对时政的评论,但前者肯定大大推涨了后者。 法国大革命时,人们闯入凡尔赛宫,惊讶地发现法王还活在“石化”的艺术氛围中,与大众艺术完全脱节。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大众艺术的背后推手是资本新贵,但本书作者认为,大众艺术很可能是一个“诺亚方舟”,各方势力都挤在上面。比如基础教育的普及、为大众艺术提供舞台、制定游戏规则等,都来自国家行为,没有这些支持,大众文化很难持续。 然而,大众文化意外地催生出Nationalism。在相当时期,人们以为Nationalism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失,毕竟它与实际生活关联不多,且有偏狭和危险的一面:它在自我建构的同时,必排斥他者,靠指责别人的缺点来证明自己是天选之民,这很可能导向愚昧、仇恨和战争。可事实却是,Nationalism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且大众文化越发达,彼此了解越多,反而会使其变得更强烈。回看近代欧洲史,其实相关的声音从一开始就有,也许是呈现型艺术的旧世界消失了,人们需要创造新舞台来延续它;也许是随着信仰边缘化,人们内心感到惶惑,需要创造新的偶像来替代;也许是得利者迷上了这个好用的工具,收获甚多,付出甚少——本书通过对大众艺术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深读古今之变,帮助读者重勘现代世界的种种异象。
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下),“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9月十部人文社科原创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 郭建龙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之江文化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郭建龙的作品总有基本的问题意识,而本书讲的正是:在地理大发现后,中国如何失去了三百年。那是历史中的“三百年孤独”。而门是如何一半打开,又为什么完全关上?本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本书体例宏大,行文中颇见功夫。楔子一章,从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开始,通过官僚系统的层层反应,一步步揭示了古代帝国秩序的危机,是另外一种版本的“叫魂”。作者追问: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对外开放,但如果不吸取教训,那么任何一次对外开放,最后在画一个圈之后,都会回归封闭的原点。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中的衣食住行》 张从军 著 齐鲁书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阅读推广人)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中的衣食住行》是一部通俗易懂、没有阅读门槛的历史民俗读本,作者对中国各地现存汉代墓葬画像石予以精准专业的解读,让读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对汉代风俗人情、汉朝建筑、汉朝人们的生活方式、汉服装扮等有所了解。这些汉画像石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底层工匠,他们辛勤劳作,以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艺术眼光,借助图画的形式,为后世的人们记录、描绘他们看见且认知的汉代,有写实也有想像,为历代史学家、历史民俗学者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虽然这些画像石所呈现的内容有真有伪,但其目的却是美好且可以被理解的——为逝者及逝者的后代们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幸福的他世界,让肉身和魂魄均有容身之所。此外,这部作品对喜欢去博物馆打卡的人们格外友好:读完它,若再与不同朝代的画像石相遇,定会有触类旁通之感,驻足细细欣赏。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学术 《鲁迅与国学》 孙郁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鲁迅与国学》,李零说“国学”就是“国将不国之学”,所以书名《鲁迅与国学》多少带有一点反讽的意味。鲁迅一生涉足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领域,这些都属“国学”范畴。鲁迅自己是反对“国学”的,但不妨碍孙郁根据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考察其对古文献的整理,以及古文化对其思想、写作、治学和审美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以鲁迅为眼,探究“国学”,也即探讨鲁迅怎样在古人世界中,重新发现现代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思考方式,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从广场到岗位》 陈思和 著 文津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萧三郎(阅读推广人,原《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严复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自觉选择了翻译西方经典和传播西方现代思想的人生道路;周作人作为五四时期的广场知识分子,当别的健将还沉浸在荣光之中,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胜业,决定实做翻译事业,他呼吁各人要“自修胜业”;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后来研究中国古代铜器,任教清华大学,坚守自己的考古专业岗位——这些人成了坚守知识分子精神岗位意识的高标。严复、鲁迅、巴金、胡风、周作人、贾植芳,阅读《从广场到岗位》一书,就像阅读二十世纪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史。 本书是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极具回忆录色彩的一本新作,主要论述其精神发展成长历程。此书源于1993年陈思和参与“人文精神寻思”大讨论写作《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一文所提出话题,即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应站在庙堂型、广场型和民间岗位型的哪一立场之上。作为陈思和回忆文本的第一本,此书超越了一般的文艺评论而深具历史价值。非常期待陈老师的其他作品陆续问世。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哲学 《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吴冠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个体从语义学上讲,是指不可再分的。但是随着技术统治降临,这一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本书的第一章就讲智能与智慧的器官学研究。技术关涉人类起源,因为人拥有工具,这是人的“体外器官”,而“赛博格”的兴起,构成了各类“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的关键意象。这几乎成为诸多科幻小说的母题。本书作者认为:当我们把技术存在理解为体外器官时,人类实际上一开始已经是“赛博格”了。如何定义技术,就是如何定义人。这次诺贝尔奖中多项奖项都和AI相关,后人类境况呼啸而来。
哈哈又要突破了,先前没有援手的小子亲自手刃了仇家,看到了因果循环得到启发砘悟了吗,这也是水到渠成吧
先到先得,想要自己拿就行
这么说吧,所谓的君子完全是剧情需要,正常一个大势力的领导,实力可能不过关,但智商绝对在线,心黑手狠是必须的。看看诛仙的道玄就知道
八戒还是天蓬元帅。这么搞的吗?
这老哥典型的招牌旁白。几乎就是另一个主角的声音。
送暂时会员!快来领先到先得!
求推求推,书荒了推推升级系统种田文架空那种感谢家人们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