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关注
小七来了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成何体统全2册(热播动漫《成何体统》原著)
·古言
加书架
11-01 15:06
晒晒我的Q阅卡牌
暂无回复,赶快抢沙发吧
更多热帖推荐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下赛季挨打就知道在VIP座位看篮球比赛的爽了
看到这觉得很感慨呀,好久没看到这么单纯的男主了,好多小说开场写男主不是刚脱下裤子,就是刚穿上裤子
偶然间刷到的一本书,粗略一看还挺有意思。作者介绍了几十本红极一时的网文,叙述草根而接地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话说作者和在一些评论区出现的安迪斯晨风是不是一个人呐
看到这觉得很感慨呀,好久没看到这么单纯的男主了,好多小说开场写男主不是刚脱下裤子,就是刚穿上裤子
探照灯好书8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发布(中),“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8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翻译 | 人文社科 | 科普 《热爆了: 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英]马特·温宁 著 唐双捷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南极海冰加速融化,北冰洋夏季未来可能成为“无冰的海洋”,2024年或突破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令人产生生态焦虑的气候变化问题只能作为“令人沮丧的话题”来探讨?那可不一定。拥有喜剧演员与环境经济学家双重身份的马特·温宁就在其著作《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中,将轻松的话语与严肃的气候变化话题结合起来,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问题,给予读者一种审视气候危机、生育子女以及生活种种的全新视角。 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在这里,温宁以脱口秀的方式讲述科学研究,用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带你穿梭于冰川与热浪之间,从亚马孙雨林的“雨林大侦探”到北极熊的“冰川逃亡记”,每个章节都让人忍俊不禁,阅后又不免陷入深思:是继续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还是立即行动起来?当然,读完此书,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选择:从一点一滴做起,携手共建一个全新的低碳社会。 翻译 | 人文社科 | 科普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美]埃里克·坎德尔 著 喻柏雅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总编辑) 市面上介绍神经与精神疾病的,要么是篇幅很长的专业教材,要么局限于单一病种,主要是为患者及其家人撰写的心理咨询和自助读物;本书则以短小精干的篇幅,涵盖了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主要病种,不仅让我们知道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各种疗法及其优势和不足,也很好地梳理了现代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简史,介绍了当前精神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作者自己所做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篇幅不大,却有助于我们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坎德尔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对大脑及其障碍的了解比之前所有世纪的合起来还多”,相信本书对所有读者来说,会是科学认识心理障碍的一本通、提升自身精神健康素养的必读书。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皇甫峥峥 著 汪林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读过郭嵩焘传者,难免移情,甚至发出“如果郭嵩焘的主张成主流,近代化转型将更顺利”之类的声音。如此兴叹者,实已堕入肤浅的二分法——将人物硬性划归保守”与“开放”的阵营中,善言“开放”者被贴上“时代先驱”“救世者”“明智”之类标签。但事实上,与林则徐、魏源、薛福成、曾纪泽、徐继畲等人一样,郭嵩焘既“开放”也“保守”,他们发出的“开放”之论,往往包含了具体的、情境性的含义,乃至个人误解。 比如郭嵩焘,雅爱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承其文野论,痛于清政府存在种种问题,误将西洋文明视为三代之风,这其实是一种基于保守思想而产生的误会,并未超越泛伦理主义的窠臼,难怪时人称郭嵩焘人格甚高,但识人不明。至于曾纪泽,作为外交官,在欧洲口碑甚佳,卸任时,竟撰《中国先睡后醒论》,成为笑谈,被划入“似开放实保守”序列,但事实上,曾纪泽谙熟洋务,他并未将《中国先睡后醒论》收入文集,甚至没在中文世界中发表,其主旨在吓阻,他清醒地意识到,当时欧洲人充满歧视和野心,不得不用“盘外招”对冲,这就落入“谈原则都是开放派,谈现实都是保守派”的窘境,理想与现实、战略与战术无法统一,实弱势者的无奈。 重勘晚清外交人物,多在此两难中挣扎,完全无法用保守、开放来简单概括。只有了解这些细节的折冲,才能对近代化的历程有更深入的思考。事实是,即令郭嵩焘独揽大权,大清依然会亡——几代人困于形格势禁,只能想象西方,而无深入了解的可能,粗线条的认知加上匆忙的实践,必致高风险,屡断屡错,终于颠覆。本书作者视角独特,呈现了专业学者的史观与史识,对于动辄感慨系之的粉丝而言,有开眼界、增思考之功。
玻璃窗外,花园枝蔓横生,破败阴沉,河水幽暗流淌,反射着点点星光,附近的房屋则纷纷透出温馨而暖和的辉芒。 一切安静到了极点,仿佛在迎接夜的来临。 五官单看都不算精致,但组合起来却异常美貌的特莉丝收回视线,快步走到衣帽架旁,取下了一件戴兜帽的黑色长袍。 她迅速穿上这件衣物,扣好纽扣,系紧腰带,翻过兜帽,让自身变成了一个刺客。特莉丝抬起右手,在脸前一抹,顿时使兜帽遮掩下的容颜变得朦胧与模糊。 紧接着,她伸手从腰间的暗袋里捻出一把闪烁荧光的粉末,配合着咒文洒在了自己身上。 特莉丝的身影开始一寸寸消失,轮廓线条仿佛铅笔所画,被橡皮擦彻底抹去。 完成了隐身的她无声无息离开了这间卧室,来到了对面的房间,推开了没加装护栏的窗户。 轻轻一跃,特莉丝站至窗台上,俯视着小楼后方的草坪,俯视着几乎融入了黑夜的铁栅栏,俯视着正悄然
为什么主角不加智力呢? 因为很多时候加智力,就会出现属性上主角多智近妖,行动上类似沙雕。 反差感太大,一般读者扛不住就跑了。 还不如直接莽,又爽又省力。
推荐一本好的起点新书!书荒的人可以去看下 书名为兰亭光尘
你还得感谢重生了,不然哪有这么一双漂亮的手。😂
探照灯好书8月十大中外文学佳作发布(上),“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8月十大中外文学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中文原创 | 小说集 《蔷薇蔷薇处处开》 王蒙 著 花城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潘凯雄(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蔷薇蔷薇处处开》是“人民艺术家”王蒙推出的最新小说集,收入《蔷薇蔷薇处处开》和《艺术人季老六A 狂想曲》两则。前者回忆1985年中国作家团访问西德旧事,引出叙事者对“鸣鸣”“翩翩”“端端”等众多作家生平故事的概述和感慨。而后者老艺术家梦游幻境,化身舞蹈冠军、赛车高手、武术健儿,重见友人和仰慕的演员舞者。年逾九旬的王蒙回望40年前,那是新时期文学群星闪耀之时,作家们各具风采、各领风骚的盛况,百感交集。作品在看似漫不羁绊的书写中为日渐淡去的记忆赋予了新的价值和光轮。 中文原创 | 长篇小说 《空城纪》 邱华栋 著 译林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邱华栋写作起点在“西域”,但他的文学声誉却是因为写了城乡剧变中的中国都市前沿。邱华栋三十余年的写作一直有从故乡出发的“到世界去”和从别处返身回故乡两条路线。《空城纪》是邱华栋从别处返身回故乡的寻根写作。小说重寻并在纸上复现龟兹、尼雅、敦煌等西域古城“湮没的辉煌”。《空城纪》以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六章结构一个浑然的整体。邱华栋进入到那些西域空城,赋予它们人烟和市声。缘此,空城生新城。从《中国屏风》《北京时间》到《空城纪》,邱华栋兑现了他作为大陆型写作书写民族历史的梦想。 中文原创 | 自传体小说 《团圆记》 杨云苏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资深读者已经知道,《团圆记》本身是有预期违背的,名为“团圆记”,在团圆的名目下却有着千疮百孔。准儿媳的身份给了作者杨云苏一个由内而外,又由外返内的视角。她让一个潮汕女人讲出女人在潮汕讲不出的怨,道尽说不出的苦:“…什么都要晾,要洗,要切,要抬出去要抬进来,要九蒸九晒。九蒸九晒,嘿,一个女的一辈子有多少时间我问你?有多少时间禁得起九蒸九晒九蒸九晒?"在苦和委屈之外,潮汕女人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尽在书中。 中文 | 短篇小说集 《火腿》 林东林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火腿》里小说的叙事者基本上是“我”,偶有个别的第三人称叙述,到了后来,“我”还是出现了。一个现代小说读者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不要轻易相信“我”的说法。“我”在叙述上产生的向心力和离心力都不可小看。本书所收录的小说处理的都是那种“担心屁股下面的椅子随时被抽掉的”生活。日常生活是鸡毛蒜皮,也是电光火石,是修罗场,也是大雷音寺,小日子里的“小”和“大”,从来都带着粗粝的质感和无法抑制的呼喊,本书正提供了一个个这样的切片。 中文原创 | 自传体散文集 《生活在低处》 胡安焉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本书是《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焉出版的第三本书,略显琐碎,但写法依然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即不论写什么,都会从个人经历中找到应对话题,外在的一切都与记忆关联,所遇种种皆是个人成长史。 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了父母的故事,聚焦于作者为何如此丧、为何没有所谓进取心、为何对虚假如此敏感等议题,胡安焉生动、幽默地呈现了不同时代塑造出的不同人格面具,因场景改变,它们变得可笑与荒诞,但其本质的虚伪让持有者无力再修改它,只能继续当成脸,顽强地戴下去;第二部分是个人阅读史,其实一半内容仍是作者的漂泊史,他并无严谨的阅读计划,甚至喜欢文学本身也是机缘凑巧而成,不是他奔向小说,而是小说奔向了他,他从小说中找到了生命中缺失的那部分自我,它们在成长过程中,在父母、家人、环境的压力下,长期呈现为残缺状态;第三部分相当于练笔或小品,讲述了狗、螳螂、被蚂蚁攻击的蚯蚓等,作者把它们当成镜子,照鉴自我生命的虚无、苦痛、挣扎与无奈,融入了一份特别的悲悯。 这些非虚构的文本介于写实和想象之间,胡安焉常会在叙述中加入议论、感慨等,而由此形成的夹叙夹议却能维持一定的文本质量,因为作者对存在有特别的沉痛感,契合了被取消意义的一代人的内心现实——所有意义都是老一代制定的,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中,这些意义很难融入生活实践——胡安焉们只能在半懂不懂中沉默与愤怒,但很少作者能像胡安焉这样,将其表达出来。王国维先生曾说,诗人不能不历世,也不能多历世。前者丰赡厚重深刻,后者轻灵痛快单纯,对于创作来说,二者皆有价值,本书更宜从后者的角度阅读。
探照灯好书8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发布(中),“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8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翻译 | 人文社科 | 科普 《热爆了: 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 [英]马特·温宁 著 唐双捷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夏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南极海冰加速融化,北冰洋夏季未来可能成为“无冰的海洋”,2024年或突破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令人产生生态焦虑的气候变化问题只能作为“令人沮丧的话题”来探讨?那可不一定。拥有喜剧演员与环境经济学家双重身份的马特·温宁就在其著作《热爆了:我们究竟能对气候变化做些什么?》中,将轻松的话语与严肃的气候变化话题结合起来,谈论如“我们要凉凉吗”“我们都能活在水下吗”“这鬼天气到底咋回事”“世界何日完结”“汽车真的糟透了吗”“我还能去度假吗”“我应该吃素吗”等问题,给予读者一种审视气候危机、生育子女以及生活种种的全新视角。 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在这里,温宁以脱口秀的方式讲述科学研究,用一个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带你穿梭于冰川与热浪之间,从亚马孙雨林的“雨林大侦探”到北极熊的“冰川逃亡记”,每个章节都让人忍俊不禁,阅后又不免陷入深思:是继续做一只“温水中的青蛙”,还是立即行动起来?当然,读完此书,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选择:从一点一滴做起,携手共建一个全新的低碳社会。 翻译 | 人文社科 | 科普 《我们时代的神经与精神疾病》 [美]埃里克·坎德尔 著 喻柏雅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姚海军(《科幻世界》副总编辑) 市面上介绍神经与精神疾病的,要么是篇幅很长的专业教材,要么局限于单一病种,主要是为患者及其家人撰写的心理咨询和自助读物;本书则以短小精干的篇幅,涵盖了神经与精神疾病的主要病种,不仅让我们知道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各种疗法及其优势和不足,也很好地梳理了现代精神医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简史,介绍了当前精神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作者自己所做的研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篇幅不大,却有助于我们形成全面、深入的理解。 坎德尔说“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我们对大脑及其障碍的了解比之前所有世纪的合起来还多”,相信本书对所有读者来说,会是科学认识心理障碍的一本通、提升自身精神健康素养的必读书。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远西旅人:晚清外交与信息秩序》 皇甫峥峥 著 汪林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读过郭嵩焘传者,难免移情,甚至发出“如果郭嵩焘的主张成主流,近代化转型将更顺利”之类的声音。如此兴叹者,实已堕入肤浅的二分法——将人物硬性划归保守”与“开放”的阵营中,善言“开放”者被贴上“时代先驱”“救世者”“明智”之类标签。但事实上,与林则徐、魏源、薛福成、曾纪泽、徐继畲等人一样,郭嵩焘既“开放”也“保守”,他们发出的“开放”之论,往往包含了具体的、情境性的含义,乃至个人误解。 比如郭嵩焘,雅爱明末清初思想家王船山,承其文野论,痛于清政府存在种种问题,误将西洋文明视为三代之风,这其实是一种基于保守思想而产生的误会,并未超越泛伦理主义的窠臼,难怪时人称郭嵩焘人格甚高,但识人不明。至于曾纪泽,作为外交官,在欧洲口碑甚佳,卸任时,竟撰《中国先睡后醒论》,成为笑谈,被划入“似开放实保守”序列,但事实上,曾纪泽谙熟洋务,他并未将《中国先睡后醒论》收入文集,甚至没在中文世界中发表,其主旨在吓阻,他清醒地意识到,当时欧洲人充满歧视和野心,不得不用“盘外招”对冲,这就落入“谈原则都是开放派,谈现实都是保守派”的窘境,理想与现实、战略与战术无法统一,实弱势者的无奈。 重勘晚清外交人物,多在此两难中挣扎,完全无法用保守、开放来简单概括。只有了解这些细节的折冲,才能对近代化的历程有更深入的思考。事实是,即令郭嵩焘独揽大权,大清依然会亡——几代人困于形格势禁,只能想象西方,而无深入了解的可能,粗线条的认知加上匆忙的实践,必致高风险,屡断屡错,终于颠覆。本书作者视角独特,呈现了专业学者的史观与史识,对于动辄感慨系之的粉丝而言,有开眼界、增思考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