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觉得自己很聪明,他/她们都不是骗子,更不是傻子。
看了原著小说,给人的感觉就是——短,只有短短6.8万字,一会功夫就读完了。
故事的主线,语言非常简洁,文笔也不错,剧中的主线就是在刻画费可“学坏”、“变坏”,成为“坏人”。
虽然是一场赴约会的晚餐,但是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结局,最好的悬疑的悬疑来自现实,藏于人心。
这是一个“”天才雷普利“”式的故事。小说以一个神秘的晚宴邀请为开端,将六个互不相识的陌生人齐聚于一幢湖畔别墅,但随着晚宴的开始,却始终不见晚宴的主人——费可。
五个人开始了交谈,相互间的猜忌和“技巧”式问询,每个人都开口讲述了自己与费可的纠葛,以及自己被欺骗的经历。每个人都试着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突兀,尽量放松了谈话的节奏,实则不真诚的人,怎么表现都是比较另类的,冠冕堂皇的言辞掩饰着自己的真实动机。
他们互不相识,却都与费可有着“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甚至彼此的人生轨迹,都因为费可而纠缠在了一起,从交谈中获知——交织的回忆和现实的当头棒喝,逐渐揭示出他们未曾发现的联系——原来他们所有人,都曾被晚宴的主人费可欺骗过,每个出现在聚会上的人,都曾被一个叫费可的人欺骗过,有的被骗了钱财,有的被骗了爱情,有的被骗了青春。通过一段段充斥着欲望与背叛、诱惑与悲凉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骗子天才费可令人唏嘘的一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殊不知,那点小聪明和小心思,早被骗子摸透,以至他们赔了夫人又折兵,追悔莫及啊。
比如故事中出现的陈树发,他是一个有钱的煤老板,有一个宝贝女儿。听说女儿交往了一位男朋友费可,一直听着费可的吹嘘,不仅有前途,还有“有权势”的父亲,一心攀高枝,以至于女儿告诉他都是假的也不行,赔了个底掉,女儿还跳楼了。陈树发就是“黄粱一梦”,梦醒了——也就家破人亡了。
费可精心编织的谎言,还套住的另外一位高级证券分析师——程昊,听着费可头头是道的分析,两人一见如故,不仅好心让费可和他一起同吃同住,还给了费可很多内幕消息,这里的“大平层”、“豪车”都是程昊的,这就是拿来欺骗陈树发的“骗局”,也是从别人那里骗来的。
后来,程昊的美梦也破碎了,费可还卷走了他账户里的2000万元,但因为这是“违法所得”,只能独自咽下苦果。
想起以前在某本书中看到过的一句话,南怀瑾曾说过:“在世间俗物中,最纠缠人心的莫过于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贪念就像是一张用金线条编织的网。”人们一旦跳进去精心编织的“网”,就会被麻痹心智,再也无法挣脱。即使是假的,是骗局,依旧还是会被蒙蔽双眼,无法辨明是非。
再善良的人也有阴暗的一点私心;再邪恶的人也可能动过善念。真相或者存在,但已经不重要了,一旦动了念头,陷入其中就无法挣扎得脱,就成了“局中人”、“网中物”、“盘中餐”,把自己、甚至于亲人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自己的私欲,陈树和程昊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被骗子费可耍得团团转,其实这就是“贪欲”的下场,贪念一起,万劫不复。
开局的顺风顺水,到后面的连续反转,把人性的复杂表现得淋漓尽致。对金钱、对名望、对爱情、对性的贪婪、欲望,是大多数悲剧的来源,也是少数人平步青云的源动力。
《费可的晚宴》这本小说在我看来,很详细的描述了一个骗子的悲剧人生,同时也道出了每个赴约之人的悲剧,点出了简单明了的一点——每个人用贪婪、幻想与冷漠,为自己编制了一场梦,即使虚无缥缈、即使需要付出代价,即使这个梦碎了,梦醒了,即便是这样,他们依旧还会做下一场梦,赶下一场空。有些人,注定无法平凡一生。
他们对平庸的厌恶造就出了一种坚强的信仰。
要么飞黄腾达,要么一败涂地;简单明了的叙述,诉说着浅显的道理——在欲望面前,人性的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