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关注
无间春宵苦短吹牛
大胆小小网吧也想带坏我哈工大的学生,开门查消防设施,不合格就关门
重生08:装备系男神
都市
·连载
·79.1万字
·系统流
·重生
加书架
02-09 10:08
暂无回复,赶快抢沙发吧
更多热帖推荐
我给卡牌升满星了!你觉得如何?
还有“阅读+视频一键享受”活动。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我讨厌这个角色。恶心人
一般,一般吧,没意思,小学生写作文,小白文!
这个逆子居然让爸爸去死,而骗子缺想让她爸爸活下来,这是生活的讽刺还是人性的泯灭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探照灯好书1、2月十大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发布,探照灯好书 1、2月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书单 探照灯好书榜由探照灯书评人协会主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由资深媒体人张英、阅读推广人刘羿含等人发起成立,经过二十六位评委专业审读,每月评出10个月度好书分类榜单,在出版界、传媒界有一定影响。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5年1、2月十部翻译非虚构和诗歌散文(传记、非虚构、散文、随笔、诗歌),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QQ阅读 翻译 | 回忆录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 [美]哈罗德·布鲁姆 著 李小均 译 中信出版集团·大方 2024年10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英(资深媒体人、探照灯主编) 哈罗德·布鲁姆,这位20世纪西方文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以其“影响的焦虑”理论和对经典的捍卫,影响了无数读者。《记忆萦回》是他晚年对自身文学之路的回顾与总结,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洞见的思想自传。书中,布鲁姆深入探讨了莎士比亚、弥尔顿、惠特曼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西方文学传统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这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浓缩的文学史与批评史。布鲁姆以其犀利的笔触,剖析了文学创作中的影响与焦虑、传承与创新,为我们理解文学经典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坚持捍卫“经典”的价值,在“多元文化”盛行的时代,更显其独立思考的精神与勇气。跟随布鲁姆的脚步,我们将重新发现经典的魅力,感受文学的永恒力量,并在喧嚣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翻译 | 传记 《心灵的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不安的一生》 [英]克莱尔·卡莱尔 著 马睿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2024年1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结婚,你会后悔的,而不结婚,你也会后悔的。”这是“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诸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名言之一,代入到他的人生中,这句话又很好懂:24岁时,克尔凯郭尔爱上了声名狼藉的雷吉纳·奥尔森,3年后结婚,可2年后克尔凯郭尔又解除了婚约,此后一直为此决定痛苦不已,直到余生,他依然戴着送给雷吉纳的订婚戒指。 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常被嘲讽为“通篇废话”,这其实反映了他充满“废话”的人生——克尔凯郭尔的父亲是一位因经常而暴富的农民,他支持了克尔凯郭尔,又常对他施以铁腕,这一劳永逸地让克尔凯郭尔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和方向感。经历了漫长的学生生涯,克尔凯郭尔终于得到神学学位,可他又放弃了铁饭碗,试图成为一名作家。从19岁到27岁,他的三个兄弟姐妹(克尔凯郭尔是全家最小的孩子,他有6个哥哥姐姐)、他的父亲、他的大学导师先后病逝,与雷吉纳离婚后,他孤身一人生活在小镇居民们的嘲讽中。再没有谁,能比克尔凯郭尔更懂得,人生中竟被塞入了这么多的垃圾时刻,他无法把自己讲成一个故事,以证明自己是谁,未来是什么。 克尔凯郭尔在人生中不断逃跑、狂奔、寻找、背叛、对抗与苦痛,相信有无数个夜晚,他都沉浸在“人不可能轻易地成为人,也不可能轻易地获得关于人的知识”的荒诞感中,他因细长的腿、滑稽的服装、奇特的发型而被嘲笑,可他却觉得自己在嘲笑世界——如果连克尔凯郭尔都说不出“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还有谁能说出呢? 今天读者觉得克尔凯郭尔晦涩,但本书作者却呈现了一个易懂、鲜活、令人感动的克尔凯郭尔。一代代人的反抗,不过是在重复着他曾经的路,从这本传记中,每个人都能找到一部分的自己,晦涩、幽暗而隐秘,但正是这部分自己,才决定了你是你。只要迷茫过、失落过、绝望过的人,就能读懂克尔凯郭尔,才会惊讶地发现,他一直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翻译 | 讲稿合集 《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 [爱尔兰]科尔姆·托宾 著 张芸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群岛图书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是2017年科尔姆·托宾受邀至美国埃默里大学 “理查德·艾尔曼现代文学讲座”的讲稿合集。王尔德、叶芝和乔伊斯,都是为汉语世界熟知的作家,也是《王尔德、叶芝、乔伊斯与他们的父亲》的“三位败家父亲”。科尔姆·托宾创造性重述他们和他们儿子们的往事,其间勾连爱尔兰历史、文化和文学,为我们重新绘制世界著名的文学城市都柏林。本书所提供的作家理解作家角度,其实是科尔姆·托宾的另一种“小说”。 翻译 | 日记 《战俘日记(1940-1945)》 [法]路易·阿尔都塞 著 曹天羽 吴子枫 译 北京出版社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书评人、资深媒体人) “正是在战俘营里,我第一次听到一位巴黎律师讨论马克思主义——而我也真的遇到了一位共产主义者。”多年以后,已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的阿尔都塞回忆“二战”中被俘5年的经历时,他这样写道。 与加缪一样,阿尔都塞也是殖民地二代,他的父亲是法军中尉,并在阿尔及利亚银行任职。少年时代的阿尔都塞曾渴望成为一名教士,1939年,他考入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但开学前,被征召入伍,作为准尉,在未发一枪的情况下,他被德国人俘虏。阿尔都塞先后换了几个集中营,后被送往德国。他写了三个便签,扔在路边,上面写明了父母家的地址,幸运的是,它们真的被好心人送到了父母手中,因而成了这本日记的开篇。 只有高中生学历,没经过多少军事训练,阿尔都塞被当成普通士兵,在德国集中营里被派去干苦力。他生平中第一次饿肚子,且无法适应德国冬天的寒冷和潮湿。写日记,是为在绝望中打捞自己——集中营的生活紧张有序,一切都有安排,除了重复劳动,背景永不改变,没有任何新信息输入,谁也不知明天会如何。想活下去,必须学会绝望与麻木,直到变成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工作机器。阿尔都塞用写日记抗争,此外,集中营的伙伴给了他巨大支持。阿尔都塞把集中营里的团结称为共产主义,“二战”后,持续抑郁的他试图用这种共产主义来拯救自己,他提出了许多鲜活、有激情的理论,却又经常与法共争吵。 本书是一份难得的重大事件的个人亲历记录,具有历史价值,且对理解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困境,人类的思想为何走到今天,现代性将向何处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重大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在日记中,阿尔都塞呈现出惊人的真诚,直抵迷茫而孤独者的内心,读来令人拍案:世上原来也有如我一样心事重重的人,我们幸会于文字世界中。 翻译 | 传记 《替补:哈里王子自传》 [英]哈里王子 著 李尧 陈鲁豫 译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潘凯雄(评论家、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这是一部由英国查尔斯三世和戴安娜王妃的次子哈里王子亲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王室回忆录。王子以罕见的勇气和坦诚,讲述了自己身为王室替补继承人的人生轨迹:幼年的家庭变故和生母的意外惨逝是他一生无法消解的痛,王室光环下笼罩下的孤独与迷茫,成长过程中被媒体审视的压抑,家庭内部微妙复杂关系的纠结,对王室传统规范的困惑与抗争,爱情降临时在王室责任与个人幸福间的艰难选择,以及为爱脱离王室远走他乡后对往昔的重新审视…… 身为王室继承人“替补”而突破身份束缚、追寻自我价值的心灵成长历程真实而残酷地呈现于世人眼前,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真诚。 翻译 | 诗集 《玫瑰的行为:阿赫玛杜琳娜诗选》 [俄罗斯]贝拉·阿赫玛杜琳娜 著 王嘎 译 译林出版社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张菁(《青年文学》主编) 《玫瑰的行为:阿赫玛杜琳娜诗选》是中文世界首次集中引进的阿赫玛杜琳娜诗选。《“年复一年,从我的街边”》《“我偏爱回忆,胜过拥有”》《“我只是某种事物的容积”》,诗集中的每首诗既可以独立成章,又彼此呼应,共同组成庞大而紧密的整体。 结婚、离婚、生育、友谊、失落、南方之旅……在一场场与自我、与世界的对话里,贝拉·阿赫玛杜琳娜将时代的斑驳光影、日常的琐碎细微、内心的复杂与理智的碰撞,统统融入诗歌。在生存境遇的更迭和内心的挣扎不安里,在层层叠叠的摆荡褶皱中,绽放对世人的信任与善意。 翻译 | 散文 随笔 《欢迎回家》 [美]露西亚·伯林 著 王爱燕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新经典文化 2024年1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露西亚·伯林在二十九岁前就曾辗转于三个国家、十八个地方、几十处住所,尽管灾难不断、麻烦频出,但这些住所承载过她的幸福与温柔、眼泪与坚强,于是她将所有住所——包括一辆大众面包车——都称为“家”。 《欢迎回家》收录了美国传奇作家露西亚·伯林关于“家”的回忆录、与亲友的往来信件和七十余张照片。她的生活在此卸下小说的伪装,展露出最真实、细腻、迷人的内心世界。“处处碰壁。讽刺的是,一切都还好。不是真的都好,而是因为我已经历了一切。我不在乎。有人喝得醉醺醺了,却还要努力捡起一片花瓣。” 翻译 | 非虚构 《父母格差 : “拼家长”时代的冲击》 [日]志水宏吉 著 高璐璐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全书有个关键词是“家长主义”。家长主义是如何成为日本教育的主流?谁扣动了第一枪?谁让孩子们陷入绝境?谁让家长们陷入焦虑?又让老师们非常困惑,又怎么面对一个拼家长的时代?本书告诉你一个虚弱的答案。 翻译 | 传记 《将过去抛在身后:乔治·爱略特传》 [英]克莱尔·卡莱尔 著 徐颖 译 中信出版集团|中信·无界 2025年1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资深媒体人、阅读推广人) 这部传记的核心在于剖析乔治·爱略特与乔治·亨利·刘易斯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及其在维多利亚社会背景下的深刻意涵。爱略特与仍处于婚姻状态的刘易斯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无疑是一种备受争议的选择,使她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该传记正是以“婚姻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关于女性地位和婚姻观念的种种社会期许,并通过爱略特的个人经历来映照这些时代的印记。 这不仅是文学史的补白,更是知识女性在伦理困境与创作焦虑中破茧成蝶的精神赋格,让读者重新审视自由、责任与爱。 翻译 | 思想文集 《可变思考:数学与创造性思维》 [日]广中平祐 著 佟凡 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图灵新知 2025年2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单小海(诗人、投资人) 广中平祐是日本数学界的传奇,1970年凭借在代数几何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斩获菲尔兹奖。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推导出一系列艰深的数学定理,更在于重塑了数学研究的范式——将抽象的代数工具与几何直观深度融合,为解决复杂问题开辟了全新路径。 《可变思考:数学与创造性思维》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看的随笔,它打破了“数学=枯燥计算”的刻板印象,揭示了数学思维如何成为人类突破认知边界的“元工具”:确定“原点”—建立“坐标”—思考“升维”。书中,广中平祐用诗意的语言写道:“数学家不是计算机器,而是世界的‘翻译者’——将混沌翻译为方程,再将方程翻译为新的可能性。”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一点“可变思考”的勇气:毕竟,真正的创新,往往始于对“变量”的敬畏与驯服。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书嘛 女主穿越中了毒,男主是太子。跟他一夜情怀了个小的,男主找他躲,后来男主怎么找到的呢?因为小的跟男主有感应。男主不是那个世界真正的太子。男主有马甲。女主后来成了太子妃。太子和太子妃就升级打怪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两个人穿着婚服打怪,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是什么书(˵¯͒⌢͗¯͒˵)
普通人的绝色,美人中的小平凡,主要看角色人设,只要反差了就会觉得好看
不是吧?不是吧?杀邪魂师还需要理由吗?
这就是做人做事必须要光明磊落的原因,否则你永远都会心虚,看人看事永远都会阴谋论和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