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关注
洋芋0613
你杀的全是将领,不管高层还是底层,在一支队伍里都是决策者,和全部屠了区别不大,所以以后估计不会有敌人投降了。
晚唐浮生
历史
·完结
·591万字
·唐朝
加书架
11-08 08:39
暂无回复,赶快抢沙发吧
更多热帖推荐
攻克癌症,从那些不得癌症的人的细胞中实验。有个例子特别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吧!有一家人父子俩,可以说吃饭干活都差不多,而且父亲吸烟儿子不吸烟,结果大家知道吗?儿子去医院的次数比父亲还多的多,而且后面还得了癌症,一个吸烟的无灾无病,不吸烟的反而不时生病,最后还得了癌症,大家说说找谁说理去?说好的吸烟有害健康呢?不吸烟的反而还不如吸烟的人身体好
小公主终于忍不住爆粗口了。哈哈,要笑死我了
哇!!!!!描写细致,画面感极强,我好像能看到外国人站在饺子馆的窗前鼓掌,阳光照在他身上的样子!
果然被我猜到了,不爱就是不爱,主角能让别人相爱吗?
傻❌引流狗,取个哗众取宠的名字用马钓鱼
类似众多系统都去狩猎盘古放血,
话说西北部地区的哪里有什么?
需要自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正常情况下,拿着阔剑跟门板一样 变身两米五,只能说是长剑, 变身三米五,就是普通单手剑了
天下资本公司苦腾达久已 就跟 列强无不怀念大清一样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下),“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9月十部人文社科原创佳作,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失去的三百年: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中国的开放与封闭(1516—1840)》 郭建龙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之江文化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郭建龙的作品总有基本的问题意识,而本书讲的正是:在地理大发现后,中国如何失去了三百年。那是历史中的“三百年孤独”。而门是如何一半打开,又为什么完全关上?本书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本书体例宏大,行文中颇见功夫。楔子一章,从一条小船的冒险之旅开始,通过官僚系统的层层反应,一步步揭示了古代帝国秩序的危机,是另外一种版本的“叫魂”。作者追问: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对外开放,但如果不吸取教训,那么任何一次对外开放,最后在画一个圈之后,都会回归封闭的原点。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历史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中的衣食住行》 张从军 著 齐鲁书社 2024年7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羿含(阅读推广人)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中的衣食住行》是一部通俗易懂、没有阅读门槛的历史民俗读本,作者对中国各地现存汉代墓葬画像石予以精准专业的解读,让读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对汉代风俗人情、汉朝建筑、汉朝人们的生活方式、汉服装扮等有所了解。这些汉画像石的作者,都是那个时代的底层工匠,他们辛勤劳作,以精湛的雕刻技艺、独特的艺术眼光,借助图画的形式,为后世的人们记录、描绘他们看见且认知的汉代,有写实也有想像,为历代史学家、历史民俗学者留下了珍贵的图像资料。虽然这些画像石所呈现的内容有真有伪,但其目的却是美好且可以被理解的——为逝者及逝者的后代们创造了一个理想的、幸福的他世界,让肉身和魂魄均有容身之所。此外,这部作品对喜欢去博物馆打卡的人们格外友好:读完它,若再与不同朝代的画像石相遇,定会有触类旁通之感,驻足细细欣赏。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学术 《鲁迅与国学》 孙郁 著 商务印书馆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杨早(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鲁迅与国学》,李零说“国学”就是“国将不国之学”,所以书名《鲁迅与国学》多少带有一点反讽的意味。鲁迅一生涉足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学、哲学、民俗学等领域,这些都属“国学”范畴。鲁迅自己是反对“国学”的,但不妨碍孙郁根据鲁迅思想发展演进的轨迹,考察其对古文献的整理,以及古文化对其思想、写作、治学和审美的影响。简言之,就是以鲁迅为眼,探究“国学”,也即探讨鲁迅怎样在古人世界中,重新发现现代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典型的思考方式,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从广场到岗位》 陈思和 著 文津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萧三郎(阅读推广人,原《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 严复在维新变法失败后,自觉选择了翻译西方经典和传播西方现代思想的人生道路;周作人作为五四时期的广场知识分子,当别的健将还沉浸在荣光之中,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胜业,决定实做翻译事业,他呼吁各人要“自修胜业”;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后来研究中国古代铜器,任教清华大学,坚守自己的考古专业岗位——这些人成了坚守知识分子精神岗位意识的高标。严复、鲁迅、巴金、胡风、周作人、贾植芳,阅读《从广场到岗位》一书,就像阅读二十世纪至今的中国知识分子史。 本书是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极具回忆录色彩的一本新作,主要论述其精神发展成长历程。此书源于1993年陈思和参与“人文精神寻思”大讨论写作《试论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三种价值取向》一文所提出话题,即转型时期,知识分子应站在庙堂型、广场型和民间岗位型的哪一立场之上。作为陈思和回忆文本的第一本,此书超越了一般的文艺评论而深具历史价值。非常期待陈老师的其他作品陆续问世。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哲学 《再见智人:技术-政治与后人类境况》 吴冠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刘晖(诗人、作家) 个体从语义学上讲,是指不可再分的。但是随着技术统治降临,这一概念受到严重的挑战。本书的第一章就讲智能与智慧的器官学研究。技术关涉人类起源,因为人拥有工具,这是人的“体外器官”,而“赛博格”的兴起,构成了各类“超人类主义”与“后人类主义”的关键意象。这几乎成为诸多科幻小说的母题。本书作者认为:当我们把技术存在理解为体外器官时,人类实际上一开始已经是“赛博格”了。如何定义技术,就是如何定义人。这次诺贝尔奖中多项奖项都和AI相关,后人类境况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