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关注
书友20230526756_cD
不知道为啥,我想看的小说永远不在会员免费书库里面,需要照样付费,感觉这个会员开了个寂寞
11-04 17:26
暂无回复,赶快抢沙发吧
更多热帖推荐
做点炸药包,当陶罐里,里面再掺点金属废料,有某种磷更好,烧的旺,都扔给董卓,让其尝尝“仙丹”!
想到之前系统颁发的英灵殿,感觉要死好多人
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想肯定觉得有很大问题 但是问题就是唐三他他妈是个古代人还是一个以杀人为主的宗门养大的 就按古代人那些人来看 牺牲一个女儿来换取全家的利益简直太好不过了 尤其是这个女儿还能复活简直无成本获利啊 而且古代的赘婿确实大部分就跟买来的狗一样没地位的 人家小妾都是明媒正娶 赘婿大部分都是毫无地位可言的 而且跟霍雨浩很相似的一点就是 到死都没碰过自己老婆几次
官方【天道】认证的第四天灾降临
傻❌引流狗,取个哗众取宠的名字用马钓鱼
好看,致死量的文青天下第一,搞事起哄的阿时**啦你! 这本书的风格就是上面两句话描述的那样。一方面作为一本文娱文,它选择up主作为开场,走的是接地气的b站骚男风(?),一方面它又给主角添加大量的文艺文化背景,什么高中时就北漂组乐队啊,什么酒吧驻唱啊等等。关于各个妹子的引入情节也很讨喜,比如千里迢迢跑来面基挑事的女up主被折服,公司女总裁对他百依百顺等等。 还有大量刻画的各有特色使人印象深刻的配角,比如陆老头、楼七(还是叫啥来着)、那位开猫咖的姐姐等等。 总之,它有大量的爽文情节的同时还真的成功把主角孟时死文青的角色立起来了。 在现在通常我们说到文青,多少带点贬义。但这个在摇滚圈发泄不爽与悼念却成为大佬的家伙、这个要拍和尚电影就真的去找和尚还差点被度化的家伙,却文青的让人讨厌不起来。 谁没过年纪轻轻整日妄想指点江山意气扬?谁!没过交一群投契死党搭伙拆台同飞翔? 反正我看的很爽。本书的缺点倒是很明显 在书评区一看便知。
拿到的记得要吱一声哦。
我给卡牌做了升级!你觉得如何?
这么圣母,还不能看着一个16岁的孩子病着。
你看没看过近战法师啊 不加力量加智力?确实智力不足
我给卡牌升满星了!你觉得如何?
探照灯好书9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佳作发布(下),“探照灯好书”由阅文集团主办,QQ阅读、微信读书、腾讯新闻协办,探照灯书评人协会承办。根据18位读书人投票,每月评出10本中外类型小说、10本中外文学佳作、10本人文社科原创佳作、10本人文社科翻译佳作。 我们致敬那些有“文学的美,思想的真,历史的重,关注当下,典雅叙事,优美表达”,有创造力、想象力、探索性的好作品。 以下是2024年9月十大人文社科翻译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感谢这些作品的作者、译者、责编以及出品和出版机构。 支持媒体:腾讯新闻、《新晨》杂志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人类新史:一次改写人类命运的尝试》 [美]大卫·格雷伯 [英]大卫·温格罗 著 张帆 张雨欣 译 九州出版社·后浪 2024年6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单小海(诗人、投资人) 重写大历史是人文学者的典型冲动——尤其在赫拉利《人类简史》获得始料未及的“成功”之后。 而在大卫·格雷伯和大卫·温格罗看来,要重写人类历史,首先要回到基点,重新探讨初民社会的真实面目。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原初处于卢梭所谓“自然状态”;之后从渔猎采集向农业社会过渡;农业带来富余,富余引发了阶层分化;城邦、国家机器随之产生——这一叙事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历史的道德评价:堕落?(卢梭)还是进步?(霍布斯)——而这些所谓的共识和规律,喻示了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然。 现在,《人类新史》说,这是神话。 这两位考古学者/人类学者,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无非是要说服我们,人类早期社会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本自具足”,具备充足的多样性、自由和创造性。只要我们从这个原点出发,就可以从历史中汲取勇气,走出楚门的世界,迎向更公正的未来。 坦率地说,《人类新史》并不好读,并不仅仅因为它对传统认知的挑战。今天的考古学和人类学已经退踞学术舞台的边缘,作者津津乐道的各种考古新知,以及北美的几个原住民社群的叙事重建,都已经远离了大众的知识视野——无论是因纽特人的随季节变化的社会结构,还是温达特人坎迪亚洪克通过对欧洲社会的批评而将 “自由”、“平等”的原则启蒙了欧洲的思想界。凡此种种,乍一听拍案惊奇,读起来颇有道理,但合上书想想,还是心中嘀咕。用边缘反对中心,用个例推翻规律,这都是西方人文知识分子的惯用招数/优良传统,但要做到自圆其说并不容易。 《人类新史》说,人类历史是在卢梭的针尖上建立起来的叙事模型,现在被两个大卫用针戳了几个孔洞,这座大厦会因此颓然倒塌吗? 翻译 | 人文社科 | 传记 《米兰讲稿:在巨人的肩膀上》 [意]翁贝托·埃科 著 文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9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徐列(资深媒体人,《南方人物周刊》创始人) 2001年,埃科在米兰艺术节上第一场也是最具持久影响力的演讲的题目叫“在巨人的肩膀上”,收录在《米兰讲稿》的开篇。他把自己钟爱的“巨人与矮人”的意象解读为一种谦逊,知识形成于积累,我们之所以看得更远只因恰巧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是也赋予它进取的“傲慢”,每一个质疑既有理论、完成“弑父”的思想家,都是发现真理的参与者。他把这个源自中世纪的古老意象带入当代生活,引申到代际冲突,在极短的时间内,年轻人的某种时尚模范可能会令父亲们感到不快,但媒体传播的速度让它很快也被老年人接纳,顶多会冒些⻛险——在同样短暂的时间内又会被孩子们笑话。潮流更迭得如此之快,巨人和矮子仿佛交替出现,轮流坐在彼此的肩膀上,令人无所适从。 《米兰讲稿:在巨人的肩膀上》集结了埃科在2001年到2015年间为米兰艺术节撰写的专题文章,是埃科毕生思考和研究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2个章节,依次从“美”“丑”“悖论”“谎 言”等关键词出发,回顾其历史,讲述其演变。埃科以博学著称,他的研究和观察范围遍及文学与哲学,宗教与神话,大众媒体与广告,娓娓道来,妙趣横生。就形式而言,本书可视为《美的历史》《丑的历史》姊妹篇,就内容来看,这本书是“埃 科遗赠给每位读者的礼物,它是我们通往当代世界的指南,也让我们始终不忘历史,让我们这些矮子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翻译 | 人文社科 | 历史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英]蒂莫西·C·W·布莱宁 著 李文君 译 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 2024年8月 BOOK REVIEW 探照灯好书评委 | 唐山(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传统欧洲向近代欧洲的转变历程。在王权时代,欧洲所有的艺术都是呈现型艺术,是为国王统治而服务的,当时欧洲人的客厅只用来居住,只有国王、贵族的客厅才能进行艺术展览和艺术表演,它们只有三个主题:赞美国王,赞美上帝,传达国王的命令。随着艺术商品化,大众市场崛起,议题更加丰富,从“赞美王权”转向“赞美理性”,对艺术的评论也许晚于对时政的评论,但前者肯定大大推涨了后者。 法国大革命时,人们闯入凡尔赛宫,惊讶地发现法王还活在“石化”的艺术氛围中,与大众艺术完全脱节。虽然很多学者认为,大众艺术的背后推手是资本新贵,但本书作者认为,大众艺术很可能是一个“诺亚方舟”,各方势力都挤在上面。比如基础教育的普及、为大众艺术提供舞台、制定游戏规则等,都来自国家行为,没有这些支持,大众文化很难持续。 然而,大众文化意外地催生出Nationalism。在相当时期,人们以为Nationalism会随着社会进步而消失,毕竟它与实际生活关联不多,且有偏狭和危险的一面:它在自我建构的同时,必排斥他者,靠指责别人的缺点来证明自己是天选之民,这很可能导向愚昧、仇恨和战争。可事实却是,Nationalism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走向,且大众文化越发达,彼此了解越多,反而会使其变得更强烈。回看近代欧洲史,其实相关的声音从一开始就有,也许是呈现型艺术的旧世界消失了,人们需要创造新舞台来延续它;也许是随着信仰边缘化,人们内心感到惶惑,需要创造新的偶像来替代;也许是得利者迷上了这个好用的工具,收获甚多,付出甚少——本书通过对大众艺术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历程,深读古今之变,帮助读者重勘现代世界的种种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