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论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最新章节目录
上QQ阅读APP,阅读体验更流畅

前言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而成。《论语》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最可靠的典籍,也是了解和研究儒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社会各阶层都处于动荡之中,原有的统治秩序和思想意识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形成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目睹动乱的现状,内心充满焦虑和忧患。他以西周的社会结构为政治蓝图,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思考政治,思考人生,提出一系列治国修身的主张,力图改变当前的局势。孔子积极参政,曾出仕鲁国,还周游列国,竭力说服当时的统治者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由于不能顺应变革发展的形势,他屡屡受挫,难有成就。孔子也大力招收学生,讲学授道,尤其到晚年,更是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和文献整理工作,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注入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事业中。

《论语》就是以记录言谈举止的方式,真实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追求,以及关于人生、伦理、教育等多方面的主张,揭示出孔子思想的哲学内涵和逻辑依据,从而全面反映了由孔子开创的儒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构成方式。

诚然,随着一代代学人的演绎发展,儒学理论不仅越来越丰富,而且还发生着重要演变,但是,孔子的原创理论始终是儒学的主干,体现在《论语》中的思想特质也始终是儒学理论品貌的核心构成。历经漫长的封建时代,儒学作为社会主流思想,一方面在政治上产生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全面渗入各个领域,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发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稍加检视即可看到,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传统认识,包括人格理想、社会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处世形态等各个范畴,儒学的印痕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的深入程度,是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的。这说明,了解和研究儒学,不只是单纯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关乎全面审视和把握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孔子曾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圣人,孔学相应地成为圭臬信条;孔子也曾被“五四”运动的浪潮所淹没,孔学遭到严厉抨击。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学的命运数次起落,这种情况的产生,固然有时代背景的作用,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思想的复杂构成。今天,当我们以改革开放的政策,大踏步地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以更理性的态度,重新解读孔子思想,重新解读我们的传统思想文化,抵排糟粕,张皇精华,坚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自豪地置身于世界之林。

无疑,儒学存在着先天的局限。孔子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理想的保守性,决定了他整个理论体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在政治上,儒学几乎成为汉武帝以后每个皇帝的御用法宝,尤其经过后世儒者的理论发展,对于稳固封建统治的社会结构,儒学起到了其他任何学说无可取代的作用。从等序严明的社会结构,到相应的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儒学构成一个自制度到思想的严密体系。政治状态必定影响到人格形态,孔子思想的成熟性,也体现为其理论自身的完备周全,他在提出政治理想的同时,还充分表述了与之一致的人格理想。认同等级秩序,约束自我以服从封建统治,成为孔子构建的人格理想的内核;合于中庸,本分内敛,则成为其人格形态的主要特征。这种人格类型的不足,已经被人们普遍认知。显然,在社会进入到现代化的今天,认清儒学的历史局限对我们发生的影响,是使我们更好地健全自我的重要一环。

然而,儒学的理论品格也闪烁着眩目的光彩。尤其是未羼入后儒思想的孔子原态理论,如果厘剔其特定的政治内涵和相关观念,那就有许多宝贵的要素,是我们应该珍惜并且传扬的。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点是对人的认识,他从血缘亲情出发,认定人天然懂得爱,并认定人能够以其知性,进而把爱延伸到相处的社会群体之中。这就是他大力倡导的仁爱。人正是在实施仁爱的过程中获得尊敬,并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孔子是把人格的尊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相处作为一体加以认识的。孔子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社会特性,而且把人类社会的和谐有序作为追求的目标,充分突现了人类质性的优越。

孔子的可贵,还在于把社会理想的追求与社会成员的自律结合起来,对于各个社会层面的个体都提出了严格的行为要求。他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地担起社会责任,主张以小我服从社会大局,为安国安民而尽心尽力。他极力提倡通过学习来加强自我修养,使每个社会成员懂得处世规范,从内在素养到外在形表都透现出文明的光泽。可以看出,孔子的这些主张,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的限制。而他倡导的对父母须孝,对长者应尊等关系准则,实应视作符合人类共性的普遍道德规范,事实上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孔子坚持追求理想人格,把价值意义建立在崇高的美德之上,同时又把价值的追求作为精神的享受,使人生的意义在快乐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孔子热爱民族文化,满腔热忱地讴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竭尽心力,为保存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孔子重视教育,重视对人的培养,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教学原则,使自己的主张得到有效的传播。这一切共同构成了孔子思想,它对于当今社会的巨大的价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论语》是博大精深的,虽然它呈现为零散的语录体形式,但孔子的思想脉络却贯通其中。从对现状的批判,到提出目标清晰的政治理想,从人类本质的思考,到人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从治政措施到文明教化,从求学态度到认识方式,再加上从思想主干上孳生出的各个分支,孔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孔子思想的完备结构,在《论语》中都得到了充分展现。这就像奠定了坚固的基石,使得儒学有可能在后来的两千余年历史中,成为耸立于中国思想文化领域中心的大厦。

《论语》又是浅近生动的。亲切的交谈口吻,具体的对话环境,还时有人物音容笑貌的记叙,这使得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绘声绘影地跃现于文字中。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与他的形象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们不仅能读到孔子的理论,也读到了孔子的个性和孔子的人格。孔子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昂的用世热情,执着的理想追求,组合成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留给后人的是生命的无限活力,是人生的厚重意义,是效力于社会的价值追求。性格鲜明的孔子形象,使孔子理论产生出直观的效果。可以这么说,阅读《论语》,是思想的启悟,但也会获得文学的享受;阅读《论语》需要思索,但也会受到情志的感动和激励。

《论语》在汉代有三个传本,分别是《齐论语》、《鲁论语》和发现于孔子旧宅壁中的《古论语》,这几个《论语》传本的篇目数及章句文字皆有所不同。西汉后期,安昌侯张禹合《齐论语》、《鲁论语》二书重新修订,形成了一个新的《论语》改编本,当时称为《张侯论》,这个本子受到广泛重视,诸多儒者为之作注。流传至今的《论语》基本上是张禹的这个本子。

本书正文以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的程树德《论语集释》为底本,个别字参照《十三经注疏》影印本作了改正。本书章节的划分依据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的杨伯峻《论语译注》。

陈晓芬

2015年10月

陈晓芬译注
作家的话
去QQ阅读支持我
还可在评论区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