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分 71人评分
更新时间:2015-02-13 13:24:45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译者:叶李华
上架时间:2012-06-01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银河帝国正走向覆亡。
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从银河每条巨大旋臂此端至彼端,其间数百万个世界,皆为帝国的势力范围。因而,帝国的覆亡也是一个巨大的、漫长的过程。
衰落进行了数世纪之后,才终于有人察觉到这个事实。此人就是哈里·谢顿,在整体性衰微中,他代表着唯一的一点创造性火花。在谢顿手中,心理史学这门科学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心理史学的研究对象并非个人,而是人类群体。换句话说,它是研究群众(至少数十亿之众)的科学。它能预测群众对于某些刺激的反应,精确度不逊于初等科学对撞球反弹轨迹的预测。虽然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数学能够预测个人行为,数十亿人口的集体反应却另当别论。
哈里·谢顿描绘出当时的社会与经济趋势,从这些曲线中,他看出文明正在不断地、加速地衰退,而必须经过三万年的过渡期,另一个崭新的帝国才会从废墟中诞生。
阻止帝国的覆亡为时已晚,却还来得及设法缩短蛮荒的过渡期。于是,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分别安置于“银河中两个遥相对峙的端点”。它们的位置经过特别设计,在短短一个仟年之间,许多事件会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以促使一个更强大、更巩固、更良善的第二帝国早日实现。
《银河帝国:基地》所叙述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基地最初两个世纪的历史。
这个基地设在端点星,该行星位于银河系某个旋臂的尽头。起初,它是一群科学家的殖民地。他们远离了帝国的动荡社会,以编纂一套汇集天地间所有知识的巨著《银河百科全书》,却不知道自己扮演着更具深意的角色,而这一切,都是已故的谢顿一手计划的。
随着帝国逐渐瓦解,银河外围区域纷纷独立称王,基地开始遭受这些王国的威胁。然而,在首任市长塞佛·哈定领导下,基地设法让这些小小“君主”彼此牵制,而能勉强维持一个独立的局面。由于其他世界科学中落,退化到石油与煤炭的时代,唯独基地拥有核能,因此享有难得的优势。最后,基地竟然成为邻近诸王国的“宗教”中心。
随着百科全书的任务退居幕后,基地慢慢开始发展贸易体系。基地所研发的核能装置,小巧程度远超过帝国全盛时期的工艺水准。负责推销这些商品的基地行商,足迹遍至银河外缘数百光年。
侯伯·马洛是基地第一位商业王侯,在他的领导下,基地发展出经济战,并藉此击败科瑞尔共和国。该国虽有帝国外缘某个星省的援助,最后仍然无条件投降。
两百年后,基地俨然成为银河系中最强大的政权,只有苟延残喘的帝国能抗衡之。此时,帝国的主体集中于银河内围三分之一处,却仍然控制着全银河四分之三的人口与财富。
基地面临的下一个威胁,似乎必然是垂死帝国的最后反扑。
基地与帝国之战,无论如何终将登场。
贝尔·里欧思:……在其相当短暂的军旅生涯中,里欧思赢得了“最后一位大将”的头衔,而且可谓实至名归。分析他所指挥的几场战役,显示他的战略修养足以媲美大将勃利佛,而领导统御能力或许尤有过之。但是由于生不逢时,使他无法像勃利佛一样成为战功彪炳的征服者。然而,当他与基地正面对峙之时(他是第一位有如此经历的帝国将军),并非完全没有机会……
——《银河百科全书》
作者还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