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词传在线阅读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词传

杨昭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2.9万字

更新时间:2025-02-25 18:20:26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璀璨星河中,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犹如一颗深邃而哀艳的流星,划过唐宋之交的天际,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的词,情感深沉,文笔优美,既反映了个人的悲欢离合,又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南唐宫廷的瑰丽与哀愁,是李煜早期诗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构成了李煜作品中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映射出他作为君主的双重身份带来的内心冲突。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那个时代,品味“千古词帝”词中的瑰丽与哀婉,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时间:2024-08-01

出版社: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书友吧
下载本书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第1章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南唐后主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悲剧性的人生经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不仅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词人,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李煜的一生,如同一首哀婉缠绵的词作,深沉而动人。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钟峰白莲居士,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作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初封安定郡公,后累迁至吴王,最终于建隆二年(961年)继位为南唐后主。然而,这顶帝王的桂冠并未给他带来多少荣耀与快乐,反而成了他人生悲剧的序幕。

在政治上,李煜并非一位英明的君主。他即位后,虽然实行过一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但未能持之以恒,加之广建寺院、浪费资财,导致国势日衰。外有北宋的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南唐最终在开宝八年(975年)被北宋灭亡,李煜也被俘至汴京,从此开始了他的囚徒生涯。

然而,在文学领域,李煜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他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作,无论是前期的宫廷享乐,还是后期的追怀故国,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的词作,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的词,既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哀婉,也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寂。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他写道:“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这不仅仅是对故国的思念,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李煜的词作,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词,突破了花间词的绮丽腻滑,以真挚深沉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他更是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名句,将个人的哀愁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其词作的独特魅力。

李煜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悲剧色彩。他从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子,到成为南唐的君主,再到沦为北宋的囚徒,最终在汴京去世。他的命运,与南唐的兴衰紧密相连,也与他个人的才华和性格密不可分。

李煜或许不是一位成功的君主,但却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他的词作,如同一曲曲哀婉动人的乐章,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不绝。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后主李煜,这位词中之龙,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悲剧性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化巨匠。他的词作,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瑰宝。在深沉的文笔下,我们仿佛能穿越千年时光,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那份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继续阅读下一章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继续阅读

作者还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