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唐在线阅读
免费

均唐

南方树叶子

历史 / 两晋隋唐 · 1.7万字

更新时间:2023-10-04 19:41:05

李均睁开眼,来到隋大业八年。世家、贵族、豪门林立,异族虎视眈眈,百姓遭受荼毒,面对即将开启的乱世......从一开始的身陷牢笼,到后面崛起、步步为营。他只要,这唐能够让天下分,让天下均,他想要一个均唐......

版权:起点中文网

书友吧
下载本书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第1章 俘虏

大业八年,十一月。

清晨,天色早已飞雪。

视线自东向西,远远望去,有一条冰川以及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这条冰封的河叫作辽河,据说名字由来已久。

河水面上结起泛着寒光的冷冰,风携寒东去,一阵冷风,吹动了不远处城墙上带有“高”字的旌旗。

一座巍巍辽东城,如同高山挺立辽河东岸,城墙泛黑,与一掌余厚的百雪形成鲜明对比。

不多时,厚黑重大的城门发出轰隆隆声响,缓缓向里打开,几十个黑甲士兵手执长刀,步伐一沓一沓踏着地面,从城门口跑出。

他们井然有序排列成两排,队伍从宽大的城门口的两边一直延伸到护城河岸。

之后,一条长长的人群队伍,在黑甲士兵看押下,缓缓从城里走出。

这群人里多是头发凌乱、衣衫褴褛、身形凌乱的青壮年男子。

大多数人的手足早已冻得皲裂,乌僵色的两足在冰冷雪地上摩挲前行,留下身后的一路子鲜红。

黑甲士兵看到此等状,眼里不带任何不忍,相反是戏谑,有的人口中传出一句句呵斥,鞭笞和惨叫声不止。

人群中间,有一个人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与其他人相同,他身材消瘦,脸色黢黑,头发乱蓬蓬的,一看就知道是受到过严重虐待。

整个队伍中间,身高中等的他和众人一样默默前行,不吭一身。

李均把头稍稍低下,在外人看不见的地方,那双眼睛闪烁着明亮不定。

他行走在俘虏中间、一身麻衣破布,外表平平无奇,心中却是另有一番风景。

作为21世纪大学毕业的一普通青年,在极度内卷的工作环境下意外离世,再醒来已意识到在千年之前。

这就是他的穿越过程。

本以为能就此死亡解脱,可他遇上了穿越古代这件事。

谁知道后世一个普通青年,一不小心穿越到千年之前呢,就好像脱离苦海,又进了火山。

想到此时的处境和这群人一样,李均还为此难受了好一阵子,这是一群战败者,战争失败一方的俘虏。

身为阶下囚,这份屈辱,他联想到了历史上这次荒唐的战败。

这件事要追溯到隋大业六年(公元613年)说起,那时,大隋朝还是广大的“封建盛世”,万国派遣来使朝贡。

而辽东的高句丽因未能及时入贡,加上高句丽为隋朝北方一大强国,这让大隋天子杨广心中生恶。

隋朝与高句丽关系开始恶化。

大业八年,皇帝杨广最终忍不住了,以高句丽多次袭击边境、不尊王化、藐视天朝为由,率先骤然兴兵、钱、粮、徭,共有大军百万,民夫数倍,亲率水陆两军浩浩荡荡向高句丽征伐而去。

这便是隋朝历史上有名的“三征高句丽”的首次征伐。

不出三个月,隋军几乎逼近辽河,杨广雄姿英发、隋军士气高昂。

隋军在战争初时取得节节胜利,几场小仗打得高句丽军队龟缩城池不敢出战,这也让杨广以为胜券在握。

几乎所有人确信,隋军能一口气攻进辽东,不出几月便能胜利。

但就在进攻辽东城时,意外发生了。

眼见隋军兵锋正盛,高句丽王高元为了稳住杨广,一边派人从辽东城假装出纳请降,暗中却积聚兵卒支援辽东。

指挥大军的天子杨广一看大喜,于是乎,不由分说、竟奇葩地下令军队停止进攻将要攻占的辽东城,并称这是显示“上朝恩威”。

但撤兵后不久,高句丽来使又出尔反尔,声称是求和,不承认所谓请降。

杨广大怒,随即命令军队猛攻辽东城。

高句丽一方见抵挡不住,再施小计,派使者假以乞降。

一向好大喜功的杨广稍显迟疑,再次上当受骗,然后命令军队停止进攻......

就这样大军在来来回回的折腾下,身心俱疲。

待到高句丽援军一到,整个隋军终于全线崩溃......

一场大败就这样莫名其妙到来,来时隋军渡河三十万,狼狈撤离仅有不到三千人。

李均清楚记得,《隋书》上的记载,这次大败,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首败,也是最大败笔。

它直接导致了后面的隋末农民起义,内乱不断,间接使得隋王朝覆灭,影响深远。

不过,这对于作为俘虏身份的李均来说并不是好事。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隋朝叛乱不断,后两次征伐高句丽也都以惨败告终。

失败,他们逃回关内的希望更加渺茫。

遥想到自己当初看到这一段历史,通过解读透露出的寥寥几字,只会觉得隋朝战败十分可惜。

从未为这些战争中的普通人感到悲伤。

但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才知其个中苦难。

太难了。

史书上往往简单的几笔、后世读者翻开的一句却是蕴含了许多人的一生、包括生命、痛苦与幸福。

或许有人会说与其受辱,不如当时战死一死了之。

说出这话的人,李均只想对他讲出一句国粹。

面对生死,他不会恐惧。

经历一次死亡,他更珍惜活着的时光了。

李均唯一庆幸自己还在,即使是借助他人躯体,苟活于世。

这具身体的主人乃是关中泾阳人,说来也巧,名字也叫李均,今年十六岁,陇右李家旁系子弟。

家道中落,寒门子弟,本是半大少年却进了军队。

所在行伍隶属于隋军陆路军队的一支,因算是半个世家子弟,较容易地讨得九品扫寇将军一职,带领着一只百人小队。

隋军失败撤离时,因未能及时撤走而被俘。

作为战败被俘的他们,整天被强制安排劳动,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更是常有。

食不饱,穿不暖,就会病象丛生。

而这在十月冰寒的辽东(后世华夏的东北辽宁一带),而且还是医疗极为不发达的古代,却是十分致命的事……

队伍还在摩挲前行。

“啊!”

突然,人群里响起一声惨叫,这引起队伍一阵骚动。

李均闻声远远看了一眼,原来是一个面容枯瘦的俘虏摔倒在地。

男子右手撑地,另一只手握住左脚脚踝;脚背上,青乌色的脓包格外显眼,他闷哼一声,脸色涨得有些发紫,似乎想用尽全力站起。

小半响过后,男子没有成功,依旧保持原状,仍不断吃力苦喝。

俘虏们一时间呆呆地望着男子,包括李均,很想知道他最后是不是能撑着站起来。

李均身边,一位大个青年有些看不下去了,就要往上前去搀扶,被他急忙拉住:

“大宝,不要冲动。”

“这…是!”

大个青年儿有些泄气,却又无可奈何。

大个名叫做李宝,俗名称呼大宝,外表长相憨厚,却又嫉恶如仇,典型的关中农户人家子弟。

在这段俘虏日子里,在他吃不饱快要饿死的危急时刻,是李均分给了他一个馒头,把他从死亡边上拉回来,所以他很感激李均。

府兵制度下,这个时代的普通农人,亦农亦兵。

他们既有农人的淳朴秉性,又有军人特有的义气干云。

为了报恩,活过来后的他当即认下李均为主,李均也同意接受。

两人一主一从的身份就这样定下。

李均拦住李宝,这个时候强出头并不是一件好事。

果然。

下一刻。

“扎哗啦……咕噜!(做什么!?)”

一名高句丽将军打扮、右手按住刀柄的军人走进,嘴里飚着模糊不清的语言。

应该是高句丽语。

此人的出现,让李均心底有种不好的猜测。

该不会是要……

继续阅读下一章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继续阅读
热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