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文学知识漫谈)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文学知识漫谈)

萧枫主编

文化 / 文化史 · 17万字

更新时间:2021-05-31 09:42:41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赵树理及“山药蛋”派的小说、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孙犁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杨沫的《青春之歌》、姚雪垠的《李自成》、余华的《活着》、汪曾祺的《受戒》、王安忆的《小鲍庄》、莫言的“红高粱系列”、贾平凹的“商州系列”等内容。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15-07-01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版集团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书友吧
下载本书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第1章 前言

我们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共同体,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学都有各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与成就。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相补充,使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我们中国文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理论批判体系。它以优秀的历史、多样的形式、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鲜明的个性、诱人的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紧接着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诗体,那就是楚辞,楚辞的光辉代表,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就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在汉魏六朝出现了带有民间文学刚健清新风格的新诗体,即乐府,强烈的现实感,是乐府的重要标志。《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都是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日渐引人注目,到汉末出现了《古诗十九首》,五言诗这种诗体便基本成熟了。七言诗的产生要晚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到了唐代,近体诗进入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古体诗和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与诗词并列为文学正宗的是散文。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记叙文和议论文的集子是《尚书》,它是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初具了文学的特质。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散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主要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这时期散文、有感情激越、论辩性强、辞藻华美、结构严谨、多用寓言、善使比喻等特点,散文的基本形式已经确定。汉代散文更讲究文采,对偶句增多,有辞赋化倾向。

骈文兴盛之后,散文式微,到唐代韩愈、柳宗元元大力提倡古文,反对过于矫饰、渐趋空洞的骈文,散文才恢复了它的生机与地位。唐宋古文,直承秦汉传统,尤以游记散文清新隽逸,生动活泼。后世纯文学散文一直沿着这条轨道前进。明清小品文是纯文学散文的一种重要样式,它吸收唐代散文的精髓,融入魏晋南北朝笔记文的谐趣和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小说常被当作街谈巷议之言,戏曲被认为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作品。因此,小说和戏曲起步较晚,直至元、明、清才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伟大的作家与作品相继出现。在戏曲方面,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都是不朽之作。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也均为文学珍品。《红楼梦》更是纪念碑式作品,它把中国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并足以和世界许多知名的小说媲美。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继续阅读下一章
上QQ阅读看本书 新人免费读10天
继续阅读

作者还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