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文化
>
中国文化
会员
成语故事
成语这一文化的“活化石”,历经千年的锤炼与传承,至今仍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语以及行文中。本书各篇章以成语本身为“引子”,将成语作为打开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追寻历史踪迹,借鉴历史人物的功过成败,辨明是非,并用今人的视角,以诙谐而有趣的笔调,谈古论今,就事论事,剖析至理,感悟人生。力求从成语携带的文化密码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书中既有翔实的历史事实,又能对史料中提到的人与事,给出新的见解,做到不落旧巢。
車明正
·中国文化
·19.7万字
会员
墨子公开课
《墨子公开课》是滕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由《光明日报》社国学版策划,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作为教学单位,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办公室承办的国学系列公开课之一。本书是在墨子公开课课堂录音稿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演讲体书稿。各讲专家均为墨子研究的著名教授。本书基本上按照墨子公开课讲课顺序,通俗易懂。
李守信 邵长婕
·中国文化
·19.7万字
会员
治道的理想:古典儒家政治哲学新探
中国传统治道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原生形态,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挖掘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资源,无论对于建立中国思想研究的主体性,还是对于建立当代世界合理的社会秩序和心灵秩序,促进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书探赜先秦以来主要儒家哲人的治道理想,试图展现古典儒家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核心思想。作者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所教导形成的“政治共同体”,塑造了儒家以道统引导政统的政治理想。从汉代儒宗董仲舒倡导的“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到宋代朱子“格君心之非”,再到明代王阳明的内圣外王,儒家对王道政治的期待,内具着士大夫对道统的坚守;儒哲的独立人格和责任精神与现实的政治并存,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阴阳结构”。
郑济洲
·中国文化
·19.7万字
会员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
本书系是清华大学戴木才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文化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命》《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三册,系统研究阐发中华传统文化中核心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出了传承弘扬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
戴木才等
·中国文化
·19.7万字
会员
文化决策参考(2015)
《文化决策参考》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的主要机关刊物,以专题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的形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研究国家和北京文化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市委、市政府的文化决策提供学术支持。本辑的选题与研究方法颇具前沿性、实证性和前瞻性,密切关注中央和北京市的文化政策导向与当下文化发展态势,通过第一手资料和扎实的个案分析,积极回应国家与北京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
·中国文化
·19.6万字
会员
阅微草堂笔记(中国志怪系列)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纪昀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期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全书由“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个部分组成,共二十四卷,将近1200则。内容丰富,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无不涉及。有不少篇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穿了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人民的悲惨遭遇寄予同情,对人民的勤劳智慧予以赞美,对当时社会上习以为常的一些不情之论,亦大胆地发表了看法和主张,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清)纪昀著 韩希明评译
·中国文化
·19.6万字
会员
毓老师说诗书礼
本书根据老师讲授《诗经》《尚书》《礼记》之笔记整理而成。毓老师讲解经典遵循儒家经学传统,依经解经,一字一义,重视经典的经世致用之功。《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毓老师眼中的《诗经》乃是一部最好的社会学著作,是人性之本初;而政治理论、政绩总结皆在《尚书》,处理一切事物的规则皆在《礼记》作者将《诗》《书》《礼》重新归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价值体系,还原儒家经典的本真力量,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育意义和思想启迪价值,从而启发现代人运用经典的智慧来指导镜鉴人生。
爱新觉罗·毓鋆讲述 陈絅整理
·中国文化
·19.5万字
会员
孙子兵法全集
本书吸取了各版《孙子兵法》精华,在对原文、注释、译文认真考证的基础上,精选了曹操、杜牧、蒋百里、李零等古今名家批注,并以现代眼光重新解析经典,博引古今典例,抽丝剥茧,为您全面呈现这部千古奇书中蕴藏的无限智慧,力求带给您一部感悟经典与学以致用并重的《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它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来一些著名的革命性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它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担起影响又绝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它在非军事领域的运用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孙武
·中国文化
·19.5万字
会员
四书(传世经典·文白对照)
《四书》原文以权威版本为底本,由整理者校以多种版本而成;译文则分别约请陈晓芬(《论语》),王国轩(《大学》《中庸》),万丽华、蓝旭(《孟子》)完成。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以对开的方式排版,便于读者阅读。相信读者在阅读《四书》原典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陈晓芬 王国轩 万丽华 蓝旭
·中国文化
·19.5万字
会员
家风建设中的个人品德养成研究
个人品德的养成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必然需要和价值旨归。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个人品德养成,意指社会普遍道德原则和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价值生成过程。而家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场域”,使得家风建设对个人品德的养成具有基础性、启蒙性、亲密性以及生活化等特点和优势。对于我们发扬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栾淳钰
·中国文化
·19.5万字
会员
中国古代奇技淫巧
本书编著者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寻找蛛丝马迹,苦心孤诣,搜集钩沉了千百年来具有不传之秘的数百种绝技,例如赝古、识宝、炼金、养生、美容、测字、武功、修炼等种种绝术奇技。大至俯仰天地、神机妙算,小至安神祛病、除虱灭疥,处处深埋玄秘,个个藏匿机巧,其内容在今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奇技淫巧》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介绍。
杨钧编著
·中国文化
·19.5万字
会员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美)阿瑟·史密斯
·中国文化
·19.4万字
会员
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
全书从及笈、谈婚论嫁开始谈起,乃至生育、衰老、死去……缓缓展现一个唐代女子的一生,旨在对唐代妇女的生活作多方位的观察,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解。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唐代规范性观念对妇女生活的界定;妇女生活与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唐代妇女的自我标识以及影响她们角色认同的因素;唐代妇女生活与唐代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等等。除了史书、诗文集、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之外,本书采用了大量唐代墓志文献,取材广泛,内容徵实,论述谨严。
姚平
·中国文化
·19.4万字
会员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第1辑·创刊号)
区域文化不同于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往往只着眼于对一地之文化的认识,而区域文化则包含了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整体文化的深切关怀。《中国区域文化研究》主要刊登与中国区域文化的理论和创意研究相关前沿成果,包括笔谈、理论反思、专题研究、文化创意、特色史料等栏目,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梳理、从史实到史料,全方位地观照中国区域文化研究的各个面向,以期为中国区域文化的研究者提供尽可能全方位的高端发文和交流平台。
卜宪群
·中国文化
·19.4万字
会员
古笔
毛笔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风貌最重要的塑造者之一。“蒙恬造笔”究竟可不可信?“兔毫”和“狼毫”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的笔?“汉居延笔”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毛笔有什么不同?今天的毛笔是“进化”还是“退化”了?汉唐时代笔管,其制作究竟有多奢丽?西方的“毛笔”与中国毛笔有哪些异同?字的好坏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存世的汉唐古笔文献中,还蕴藏着哪些古笔的信息?本书通过大量史料和考古成果,呈现宋代以前毛笔的形态和发展,并由此探讨早期书法、绘画艺术发展及文化传播背后,工具所发挥的重要而又奇妙的作用,揭示毛笔的制作、传播、使用等方面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王学雷
·中国文化
·19.3万字
会员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文史哲
·中国文化
·19.3万字
会员
国学教程(第2册)
此书稿《国学教程》系列第二册,主要是以讲义的形式,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对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引导性解读,也包括对社会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应用、传统修身技能等层面传统文化的历史概貌、核心思想、社会价值的解读。
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组织 编写
·中国文化
·19.3万字
会员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5
《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2015》是年度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在分析论证文化软实力考察评价特殊性、规律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依次总结我国各个领域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年度状况,全方位展示了2015年度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规模、特点、主要成果、主要观点、主要活动,以及关于未来深化拓展研究的建议和未来研究趋势的探讨,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提供具有准确性、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研究资料。备注:因作者去年年底才交稿,因此补报选题
张国祚主编
·中国文化
·19.3万字
会员
毓老师讲学记
许仁图编著的《毓老师讲学记》乃总结一代大儒爱新觉罗·毓鋆在台六十多年来书院讲学之集大成之作,首次向读者阐述毓老的讲学,其拯世真文和不传之秘开启了中华文化的又一村。毓老读书百年,读出了活学问;教学六十余年,讲的都是实学。毓老之学重实用,实用当然要易知易行,讲学要讲到听者能懂。他说:向学子讲学,不是大师;跟老百姓讲学,才是大师。毓老讲学一贯遵循依经解经的方法,学宗孔子,接棒熊十力,讲述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智慧,用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仅历久弥新,而且玉润珠圆。毓老用其饱经世患的生命,启迪众多学子无尽的智慧。他强调,智慧无古今,要古为今用,我们读古书为的是存智慧,不要为古人化妆。
许仁图
·中国文化
·19.2万字
会员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研究
苗族传统伦理是苗族先民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一种典型的伦理文化形态。这种伦理文化形态不仅是我国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生动表达,同时也是我国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视角,在全面系统梳理苗族传统伦理主要内容、分析概括苗族传统伦理基本特质与社会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全球性发展的时代特点阐释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具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罗连祥
·中国文化
·19.2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