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文化
会员
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
为系统整理、展示“千年古邑文化武平”的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推动历史文化挖掘研究、宣传阐释和传承弘扬,中共武平县委宣传部组织编撰这套系列文化丛书,命名为“梁野文库”。《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即其中之一。书中梳理荟萃了武平境内古道、古桥、古亭、古渡、古埠等交通“五古”的基本情况,藉以折射武平古代交通概貌及其历史演变,同时,作为“千年武平”的一个侧影,供读者管窥。
陈厦生
·地域文化
·12.7万字
会员
历史遗留的证据
中东地区绽放了人类文明最早的花朵,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延续至今。然而,多年以来,人们对中东地区的历史知之甚少,唯一的史料就是《圣经》。然而由于《圣经》的宗教属性,18、19世纪的许多学者对其中的历史记载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古代的传说。但是,随着19世纪在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的重要考古发现,人们意识到了《圣经》的历史价值,因此重新将其作为重要的考古参考,并取得了许多有意思的发现。
(英)彼得·马斯特斯
·文化史
·6.1万字
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
重回20世纪外交现场,见证战争世纪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国角力。剑桥大学教授读出档案之中的鲜活历史,还原二战、冷战、越战、中东冲突背后的外交战。六场峰会,百年进程,攸关数十亿人命运的谈判与妥协。曾经,几个大国元首会面,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运。1938年,慕尼黑会议,张伯伦和希特勒会面,此后纳粹更加肆无忌惮,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生灵涂炭。1945年,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密会八日,确立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会议是希望的序曲,也被视为冷战的前奏。1961年,维也纳会议,这是冷战开始后首度重启峰会,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火药味十足的碰撞之后,是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1972年,莫斯科会议,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让步,冷战走向缓和。1978年,戴维营会议,卡特、贝京和萨达特分别代表美国、以色列和埃及,为中东和平斡旋。成果斐然,却未能持久。1985年,日内瓦会议,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破冰会晤,冷战走向和平结束。六场峰会,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
(英)戴维·雷诺兹
·民俗文化
·30万字
会员
海峡西岸城市群研究
本书主要围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经济一体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生态文明化四个方面的主题展开研究,其中经济一体化和产业高级化方面的主题为研究重点。产业结构升级是贯穿全书的重要引导。全书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建模,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揭示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海峡西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陈燕武
·文化研究
·18.3万字
会员
黄河文化通览(全二册)
关于“黄河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论述,他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本书立足中华文明的高度,着眼于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域文化,深入探索黄河文化的整体性、历史性、多样性、时代性。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对黄河文化作历史性考察,下编对黄河文化分门别类作重点论述,以期深入细致地阐明黄河文化的整体面貌。上编共包含10章,主要对黄河文化的孕育、形成、发展进行历史回顾,并围绕黄河文化发展史中具有典型性的文化现象、历史事件展开论述。下编共包含12章,涉及黄河流域的区域文化、历史名人、文学艺术、科技教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间艺术、民族服饰等方面的情况。
王志民主编
·地域文化
·54.9万字
给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从第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文明进化的每一段进程中,星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智人祖先仰望星空,将其当作时钟,计算时间的流逝。这意味着他们开始揣摩周围的世界,思索如何在其中生存,以及他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星空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认知革命!按照传统的观念,农业触发了文明的诞生。但这本书认为,天文才是文明之源!为了修建针对星空的固定仪式场所,人类开始走向定居,走向农业时代。农业重新界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星空既是敬奉神明之所,也可以用作观看天象之处。对星空的崇拜,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仰的时代。而这一时期形成的宇宙观主导人类思想近2000年,甚至时至今日仍旧束缚着一些人的思想。现代科学探索宇宙的历史,也是人类理性崛起的历史。科学革命的到来,让星空变成物理的场域,不再是神圣的天堂……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演化,这种不断变化的认知也在影响并塑造着我们的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可以说,对星空的理解,始终支配着人类在大地上的生活。仰望夜空试图寻求意义正是我们人类难以磨灭的特征之一。从石器时代到太空时代,本书探索了世界各地对星空共同的迷恋。
(英)斯图尔特·克拉克
·文化史
·12.4万字
会员
故园奇人不耕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艺的人文形态及内涵,既是传统经济和农耕社会的产物,也赋予了记忆中江南集镇特有的风情。小民的风流,手艺的黄昏,使得这些关于往年民生的文字具有了黑白影像的效果——一种内在灵魂的延续。作者选择的舒展的叙述角度,让人很容易从这些泥软土香的地域文化中获得了有益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么善于捕捞过往的生活情趣,缓缓述及自小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透过嬉戏玩乐的少小天真,闯入一个个手艺传承的行当,见证了底层小民们那一幕幕颇富社会学和民俗学意义的生存场景。追忆往事,记录匠人,用散淡自在的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要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
谈正衡
·随笔
·14.4万字
会员
银川贺兰山岩画志
在中国西北地区,有一座神奇的山脉,它雄浑壮丽,巍峨耸立,南北走向、绵延纵亘250千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阻挡住了西伯利亚寒流和腾格里沙漠的东袭,揽引了黄河北上、并行相依,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贺兰山。“贺兰”之名源于古代北方民族的“胡语”,其意是把这座起伏有形、色彩斑斓的山比喻为“青白色的马”。依偎在贺兰山与黄河之畔的是闻名遐迩的“塞上江南”宁夏。这里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区的交通要道,“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也是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密切交往和争夺的地方,这里留下了各民族活动的丰富遗迹。
银川贺兰山岩画志编纂委员会
·地域文化
·22万字
会员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著作里告诉我们:暴力其实在减少,我们正生活在历史上特别和平的时代。他以暴力水平为标尺,用“六大趋势”重新归纳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并展示了大量数据资料和上百幅图表,量化了暴力减少的趋势。平克认为,解释暴力减少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五种心魔”和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四位善良天使”,以及这些内生的心理机制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人性并没有改变,但诸多有利的外生力量(如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等)出现,让天使压制了心魔,使我们越来越有能力控制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导致暴力的减少。平克以他的独特视角和充分证据,启发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对人性、进步和现代化的固有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更科学的视角、更开放的心态来思考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美)斯蒂芬·平克
·文化史
·61.2万字
移民与文化
阿根廷的西班牙语中为什么会夹杂那么多的意大利词语?为什么华人和犹太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少数中间人群体?生活在俄罗斯、巴拉圭、澳大利亚和其他不同社会里的德国人为什么会在职业选择、生活方式上存在类似的代际规律?世界范围内有超过1亿的移民,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关于移民问题的观察和评论都偏向与当下政治格局、社会环境的联系,但这样视角可能只关注了这个大议题的一个侧面,失去了更宏观深刻的视角——一种世界的视角。托马斯·索威尔的这本《移民与文化》为我们从历史中找到了移民问题的新注脚,展示了世界移民在较长的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过程,拥有一种全球化的新面向。我们将在这本书里看到德国裔、日本裔、意大利裔、华裔、犹太裔和印度裔身上具备的不同文化特性,这种特性即使在颠沛流离中也未曾消泯。对于特定的种族而言,他们在新居住地扮演的角色,他们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技能,以及他们本身具有的某种结构性特征,又让他们在迁徙、被同化和主动融入的过程中经历着各自的伤痛与收获。
(美)托马斯·索威尔
·文化史
·28.3万字
会员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
《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陈欣著,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楚辞学文献考论及阐释研究”的最终成果。此书以清代楚辞学文献为研究对象,而清代楚辞学文献又极为丰富,其流传下来的总量几乎超越此前历代楚辞学文献的总和,可谓汗牛充栋,真正得到整理与研究的是极少数。因此清代楚辞学文献亟待学界的梳理与研究。《清代楚辞学文献考释》全面而系统地考论清代楚辞学文献和学者资料,在地域文化和阐释学的视野下,运用文献学与文艺学结合、历时演变与共时差异并行考察的方法,再现清代楚辞学的发展轨迹、特征和成就,以弥补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研究视角的缺失。有助于更清晰地、立体地把握清代楚辞学的研究理路、内在联系和整体风貌,进而借助新的学术时空观,为当下楚辞学研究提供新的观念、视角和方法。
陈欣
·文化研究
·30.6万字
会员
元曲家考略 录鬼簿(批校本)
《元曲家考略》是我国小说戏曲研究家孙楷第先生早年的学术成果,亦是孙楷第先生学术代表作之一。全书分甲乙丙丁四稿,收录元代曲家计八十五人。孙先生遍检历代图书,反复论证考辨,于多位元曲家姓字、身世、作品等久悬疑案,颇得正解,是元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又,元人钟嗣成所著《录鬼簿》,系中国历史上首部为杂剧曲家、艺人立传之作。所录百数十人,俱评断妙绝,有清代扬州诗局刻本传世。扬州诗局所刻书籍雕镂精良,字体秀逸,不亚宋版,被视为我国古籍刊刻名品,孙先生有手批《录鬼簿》一册,为民国时期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扬州诗局刻清代藏书家曹寅楝亭藏本,朱、墨、橙、蓝四色精校,尤可见先生为学勤苦严谨,并可参见前辈学者治学之法,兹特为原本影印,以飨读者。
孙楷第
·文化研究
·9.8万字
会员
非凡洲游(上)
本书是作者八年亲历6个非洲国家的真实记录。当年,作者作为《人民日报》驻非洲的常任记者,以具体生动的笔触,运用大量鲜活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向读者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深层次地层示了世纪之交的非洲大陆和源远流长、平等友好、互利共赢、真诚支持的中非关系。该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以图片和文字两条主线贯穿全书,以讲故事的轻松方式,告诉读者一个现代与传统相接、机遇与挑战并存、现实与理想交汇、繁荣与复兴在望的真实而立体的非洲,使遥远的非洲大陆可见可闻可感可知可信,为中国读者认识非洲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让您能够“鸟瞰非洲”。
李新烽
·地域文化
·28.2万字
会员
中国婚证百年
婚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时代的反应和体现,是夫妻的凭证。一纸婚书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科技文化历史等许多信息内容。本书收录了作者十几年收藏的几千件实物中挑选出的400多件有代表性的婚姻文书,时间跨越自清感丰以来的150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婚书契约、庚贴命书、求允婚帖、买卖婚书、礼单聘书、娃娃亲、童养媳婚书等方方面面,有解放区的、中央苏区的,有日伪政权的……。内容遍及全国大部份省市。全书较为全面详实的反应了自古以来,我国婚姻文化礼仪习俗演变的过程,编有许多珍贵的资料。既是一部提供专业人士、收藏爱好者查阅参考的工具书,又是一部集知识性可读性观赏性与一体的书籍。实物展出时受到观众和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作了播报。
王文君
·民俗文化
·1.2万字
会员
上海绞圈房揭秘:真正的本地老房子
石库门是近代上海的老房子,绞圈房是上海真正的本地老房子。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上海绞圈房一直默默无闻,以致到了濒危阶段。本书探讨了上海绞圈房的来历,阐述了绞圈房的建筑和审美特征,分析了绞圈房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介绍了绞圈房的历史分布和亟待保护的现状。这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上海绞圈房的书籍,由从小出生于绞圈房的作家和高级建筑师执笔撰写,前有两位建筑界专家写的序文,后附有10多位上海绞圈房主人和家属的亲历文章,在知识性的基础上,又更添真实性。全书近10万字,近百张图片。
朱亚夫 娄承浩
·地域文化
·7.8万字
会员
刀锋上的火焰:重庆时期《新华日报》抗战木刻版画辑录与研究
本书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以《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为主线,汇集《新华日报》刊发的抗战木刻版画史料以及抗战木刻版画研究性文章,系统地呈现了老一辈版画家创作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经典版画作品,揭示了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版画家们以新兴的木刻艺术形式反映抗战的悲壮,呼唤民族的崛起。对激励民族解放的信心、鼓舞抗战的斗志起到了重大作用。本书的当下意义在于回望历史,不忘初心,铭记我们的信仰,鼓足前行的力量。
魏长健
·文化研究
·3.4万字
会员
彭阳文化丛书(美术工艺卷)
本书是彭阳文化丛书中的其中一卷,分作者精选了彭阳籍诗人杨建虎、袁治中、权锦虎等的现代诗诗作,这些诗作形式各异,别具一格,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心路,以及西部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彭阳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马文山主编
·地域文化
·1.2万字
会员
节日之书
《节日之书》是一本解读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读本和经典佳作,是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生活简史”。本书解读了春节、元宵、上巳、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年关、过年15个传统节日,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文学作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情感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
余世存
·中国文化
·9.4万字
会员
中国人的家风
“在今天,许多家庭都陷入了卷和焦虑的状态,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让我们知道自己和家人如何相互成全,共同面对外部环境的考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每个人的经历无法复制,但关于“家”的真理始终相通。更好的家风才能助人更好地成事。16个中国家族的传承传记,揭示百年世家传承不断的秘密。……一代人的时势权力并不重要,“家”的上升在于成员间的精神谱系。优秀家族的传承靠的不是基因,而是精神上的家风!梁漱溟、贝聿铭、钱学森、南怀瑾……呈现这些芝兰玉树的名士,在时代的浪潮中,如何坚守本心,把握自己的命运。
余世存
·中国文化
·12.2万字
会员
时间之书
《时间之书》是了解中国二十四节气和传统文化的入门书和经典佳作,是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时间简史”。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也是生产和生活的指南。本书以宏大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介绍了节气在天文、气候、农业、养生、历史、美学、哲学观念等方面的常识。节气也跟我们对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认知有关,蕴藏着中国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和生存哲学,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参照。重温节气不仅仅是追忆逝去的田园牧歌,更是温故知新的寻根感悟之旅。了解节气的诸多含义,重获时间的节律和精气神儿,才能建立起独属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时间中获得安顿。
余世存
·中国文化
·10.8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