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医学
>
中医
会员
坐堂医笔记:王昆文老中医从医感悟
本书是由民间中医王昆文将自己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部分文章及笔记资料汇集而成,内容包括临床医案、医论医话、邹润安论医与药等。其中一部分文章已在《四川中医》《国医论坛》《中国中医药报》等医刊或者报纸上发表。作者怀着对中医学的极度推崇与热爱,其目的是想为中医学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王昆文
·中医
·14万字
会员
眼科开光易简秘本
《眼科开光易简秘本》为清道光年间眼科医生刘集福汇集清中期李文盛、周元瑜及佚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证医案整理而成。全书共三卷,包括论治眼科内外障、眼科病证问答、金针拨障、医案及方药等内容,在眼病诊治方法的创新、眼科内外障病症名称的增补完善及对传统七十二问内容的补充等方面都有一定特色。本次整理以光绪元年乙亥(1875年)庐陵段述继堂刻本为底本.本书作者虽底本冠以“李文盛、周元瑜、胡梅臣、刘集福”,但底本的集成者和李、周二人经验的实践者主要为清康熙年间眼科医生胡梅臣内弟
(清)刘集福
·中医
·4.2万字
会员
筋骨养生康复操
广东省中医院广大医护工作者秉承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当为人民群众健康守护者的宗旨,在服务患者的实践中,努力发掘整理古籍中有关养生康复的文献资源,吸收古代养生康复文化精华,创作出六套养生康复效果明显且易于练习的保健操(功法),名《华夏养生康复操系列丛书》,分《醒脑养生康复操》、《脏腑养生康复操》、《调神养心保健操》、《女性养生康复操》、《筋骨养生康复操》、《传统养生保健操》六个专辑。养生康复操系列丛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既可用于疾病时的辅助康复,更可用于日常的养生保健。丛书的出版,冀望能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早日实现,为国民健康长寿贡献绵薄之力。
邓翀 傅秀珍
·中医
·1.3万字
会员
本草便
《本草便》,明·海阳张懋辰撰。懋辰,字远文,今安徽省休宁人。其人履迹未详,尝另撰《脉便》二卷与《本草便》同行于世。作者以王纶《本草集要》为蓝本,精选出384味药物,参以李东垣关于药物的论述以及《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发明,进行删节、编撰而成。本书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版本信息,具有传承性,不失为中医专业临床医生以及中医药专业在校学生常备、实用的“口袋书”。作者简介:李心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伤寒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师从伤寒巨匠李克绍,从事《伤寒论》研究40余年,见解独到,跟从杂病大家刘献琳侍诊3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连续出版三部《伤寒论》研究专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伤寒论通释》《伤寒论图表解》,标志着李心机教授的《伤寒论》诠释崭新体系的构建。校注、出版多部古籍。
(明)张懋辰
·中医
·4.9万字
会员
血气阴阳观读解康平本《伤寒论》
康平本《伤寒论》是从日本回流的古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抄录,故后人称为康平本《伤寒论》,是据其抄录时代而命名。全书共一卷十二篇。其总体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大致相同,但从编排的格式看,却与宋本迥异。康平本《伤寒论》具有“条文内容主次清晰,编排格式层次分明”的特点。另,国内还有一古本——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与杂病的合本,内容较康平本及宋本丰富。三个版本均是研究与应用经方不可缺少的文献。三个版本对比,笔者认为当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优。《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统病。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变现于人体之上,即是“血气”,其源分而不同,“血”源于地,“气”源于天,但合于人体则是一体。“阴阳”为“天地之道”,人处于天地之间,必应“天地之道”。人体“血气”与“阴阳”的关系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而“三阴三阳”则是人体血气阴阳演化的状态。本书以“血气阴阳”观读解“三阴三阳”及其病变,更贴近处于天地之间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病变的实质。
王德
·中医
·17万字
会员
金匮要略正义
《伤寒溯源集》系清代医家钱潢所著,是注解《伤寒论》的重要著作,也是研究《伤寒论》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著作之一。原书共十卷,二十二篇。包括序、凡例、目录和条文注解及附录五部分。从“阴阳发病六经统论”开始,将“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作为全书总纲。卷一至卷十依次为太阳上篇、太阳中篇、结胸心下痞并附脏结、太阳下篇、温病风温痓湿暍、阳明篇、少阳全篇、太阴篇并附霍乱证治、少阴篇和厥阴篇。著中附有论文六篇,体现了钱氏“以法类证统方”治伤寒的学术特点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本书以清康熙四十七年虚白室刻本为底本校注而成。
(清)朱光被
·中医
·9.7万字
会员
女科百效全书
《女科百效全书》由明代龚居中于1630年根据《校注妇人良方》辑录,清代刘孔敦增补并于1667年春题序刊刻。正文四卷,分众疾、调经、求嗣、胎候、胎前、产育六大类,对妇人内外科病证、经带病、妊娠病的诊治及其孕前和孕期的保健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此次整理以清康熙刻本为底本。
龚居中
·中医
·9万字
会员
张梦庐先生医案
本书为清代浙西名医张千里所撰之抄本。张千里(约1784-1839),字广文,又字子方,号梦庐,祖籍浙江嘉兴,后徙居桐乡后珠村,故称居所为“珠村草堂”。张氏早年业儒,后弃儒行医,常行医于苏浙闽等地,医名颇盛。所遗医案丰富,内容翔实。本书共收载张氏医案134首,其中14个医案有病证名,其余120个医案均未撰写病证名。医案内容涉及内科杂病如支饮、吐血、咳嗽、痰痫、中络、痿症、痎疟、吐血等,女科经带及时疫等病案。其案朱笔作标记,记述详细,各案主要症候、病机、治法阐述清楚,处方配伍灵活,药物剂量明确,临证参考实用。此次整理以休宁程麟书抄本为底本。本书适宜中医学本科以上读者阅读。
(清)张千里
·中医
·4.3万字
会员
临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
中草药因其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还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深切喜爱。基于以上原因,编者选取了154种临床常用中草药,编成了这本《临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鉴》。本书参考各代名医论著,采用图文对照的形式精心编排,从别名、来源、生境分布、采收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形态特征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识别和应用;同时,本书还精选了大量偏方,使在阅读过本书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应用,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发挥最大功效。
谢宇 刘学伟主编
·中医
·7.2万字
会员
医级
《医级》,又名《医级宝鉴》,是一部综合性中医学著作,成书于1775年,由清乾隆年间钱塘医家董西园撰著。共十二卷;正文十卷,卷首一卷,卷末一卷。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论理透彻,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阅读,也是中医业余爱好者的良多读物。
(清)董西园
·中医
·31.8万字
会员
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
气血精神辨证是在《黄帝内经》有关气血精神理论指导下,结合新时代心身病证、功能性病证、疑难病证生理病理特点和发病规律创立的。本书结合中医理论与临床,独具创见提出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体系,在本书中对气血精神的概念、功能以及气血精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对历代医家有关气血精神病证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充实和发展了气血精神辨证的内涵,对近年来不断增多的身心病证等以气血精神辨证法进行了系统论述。
宋福印
·中医
·14.7万字
会员
黄帝内经灵枢(大字诵读版)
对于中医学子,一定需要一本《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的白文诵读版。本书排版宽松,字体较大,便于诵读、浏览。本书乃《黄帝内经》的全部原文,而非教材的打乱原始图书顺序的排列,方便阅读。反复诵读,必有所悟。
苗德根
·中医
·8.1万字
会员
李斯炽医案206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养生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养生研究中心主任,《养生杂志》(月刊)主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及评审专家,兼任国际药膳食疗学会执行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分会副会长及亚健康分会常务理事、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会总会顾问。主编出版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及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实用中医工具书系列·中医养生康复学辞典》、《养生康复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养生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养生保健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划教材)等学术专著30余部。
李斯炽
·中医
·16.8万字
会员
熊寥笙伤寒名案精选新注
本书为《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巴蜀专辑》之一,共选历代名医五十家、近130个理法方药完整的医案,按《伤寒论》的方剂为次归类列证,总计75汤证,多则一证六七案,少则一案。每案之末,熊老以自己研究的心得。详加注释,会通案中脉因证治。阐明其辨证之要,立法之据。选方之意,用药之义。注文立论确切。重点突出,文笔简洁,通俗易懂。读者从中既可概览《伤寒论》治法之无穷变化,又能窥见仲景制方之奇特,医法之巧妙,而举一反三。
熊寥笙
·中医
·6.5万字
会员
针灸: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本套书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主要病因病机、辨证注意点、辨证思路、辨证思维程序示范、医案、常用中成药与经验方,重点突出辨证思路及病例思维程序示范,详细介绍各病症的辨治过程,给临床提供指导作用。本套书作为中医系列教学参考书,注重实用,可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临床教学及毕业后教育的各个阶段。
裴建主编
·中医
·9.4万字
会员
中医急危重症讲稿
本书为刘清泉教授关于中医急危证的医学讲稿,内容涉及名医成才之道、读经典明医理做临床提疗效、急危重症中医临床思维之思考、基于“经方理论”急诊危重症的思考、基于“藏象经脉理论”谈重度脓毒症的脏器保护、东垣学说在中医急危重症中的应用、基于伏邪理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研究、对住院医师的急诊重症医学讲话、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相关问答、谈中医院ICU的发展思路、谈传统细料类中药与毒性药的使用、谈赵炳南先生全虫方的应用体会、浅谈对续命汤的认识、谈《医林改错》的各类逐瘀汤、糖尿病的中医认识等。
刘清泉讲述 陈腾飞等整理
·中医
·10.3万字
会员
伤寒全生集
《伤寒全生集》为明·陶华晚年的作品,系陶氏一生习医之精华。对仲景《伤寒论》言而未尽者有发挥之妙;对伤寒症状及证候的辨证论治不拘成法和成方,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书共四卷,173篇,约14万言,内容包括序、凡例、目录和正文四部分。目录分属各卷之前,正文四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及六经标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正伤寒,温热病,类伤寒,阴阳相似,合病,并病,风温,痉症,疫疬天行等;第二部分为各种症状及证候的辨证论治,并列方药及加减变化,书中收部分针灸治法。
陶华
·中医
·11.9万字
会员
脉理存真
《脉理存真》三卷,脉学著作,清代医家余显廷编纂,成书于清光绪二年(1876)。首置其父余丽元(字介石)所撰《滑伯仁先生传》。上卷为滑寿所著《诊家枢要》,每脉主病论之至精;中卷为其先叔祖燕峰公所辑《脉理》,辨脉象言之尤详;下卷作者独具匠心,博览群经,摭采诸说,折衷于一是,自撰脉诊分配部位,遵古经以发挥其义,附诸卷末,并附选先儒《河洛精蕴》数节,尤见医通于《易》,阴阳至理,互相发明。此次整理取清光绪二年(1876)慎德堂刻本(孤本)为底本,并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
(清)余显廷
·中医
·3.4万字
会员
新刊医学集成
本书系明代医家傅滋辑。共分12卷。卷一首涉医论,重点阐述医理与诊病宜忌,次述中风的脉证与辨治。卷二至卷十二详述内、五官、外、骨伤、妇、儿等各科病证243种的诊治。各病证先列脉法,次列医论,继载医案及医方,个别病证列针灸法。本次整理以明正德十一年(1516)刻本为底本。
(明)傅滋
·中医
·29.3万字
会员
扶阳脉法:郑卢扶阳医学脉法传习录
本书主要介绍了扶阳医学中的脉法部分,由郑卢扶阳医学第四代传人彭重善之弟子魏小栋根据师父的口传心授并结合自身学习的感受和体悟编写而成。郑卢扶阳医学之脉与基本法药紧密结合,不仅示人以规矩,亦寓神于中,在临证中强调“四诊慎细,以脉为主”,认为切脉是为了了解和判明全身及脏腑气的运行情况,切脉是“辨证、立法、遣药”的凭证。全书共分六部分,分别为扶阳医学导论、扶阳医学核心理法阐释、扶阳医学脉法讲授、扶阳医学脉象要点阐释、扶阳医学脉与药结合讲授、扶阳医学脉诊解析与病案示例。扶阳医学脉法曾为不传之秘,本书为首部专论扶阳医学脉法的著作。
魏小栋编著
·中医
·19.5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