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哲学
>
伦理学
会员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本书以先秦伦理思想为基点,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儒家伦理规范体系的完善及其正统地位确立,以及封建伦理思想的深化和成熟。在此基础上,本书分析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治国兴邦和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罗国杰
·伦理学
·37.8万字
会员
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修订版)
本书于2002年在我社出版了第一版,2004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本书初版于2002年,并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三届行政管理科学优秀成果一等获。本书是服务行政理论的导言性作品,提出了通过价值理性的复归重建公共行政模式的新构想。全书基于现代官僚制理论的产生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这一线索,对公共行政的发展史进行了系统反思,分析了近代以来的理性分化及其在社会建构中的表现。作者认为,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理性在其后的发展中分化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从而在社会建构中出现了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排斥。在一切基于工具理性的社会建构中,官僚制是最为典型的范例。然而,在官僚制理论中却包含着深刻的逻辑悖论。本书在对官僚制以及批评和矫正官僚制的各种理论的反思中,提出了公共行政道德化建构的建言,并由此逻辑地导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张康之
·伦理学
·36.3万字
会员
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
本书从历史与逻辑两个维度展开。历史维度是从改革开放30年到40年持续推进的国情调查所呈现的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逻辑维度是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点是社会大众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状况、文化轨迹、共识差异、中国问题和文化战略。它以“精神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三个历史节点和五个逻辑维度的交错互释中揭示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轨迹和精神哲学规律。书名中的“现代中国”,特指改革开放40年;“伦理道德”并列,隐喻伦理与道德是相互区分和辩证互动的精神体系;“精神哲学”的要义是将伦理道德回归于“精神”的家园,在个体精神、社会精神、民族精神发展的辩证过程和有机体系中,考察现代中国伦理道德发展的哲学规律。“精神哲学”是精神发展的哲学理论和哲学形态,“伦理道德发展的精神哲学规律”是以伦理道德为两大基本因子建构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哲学规律,也是伦理道德与精神世界、生活世界辩证互动的规律。
樊浩
·伦理学
·37.6万字
会员
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
过于敏感,人就会变得神经质,给生活带来无尽的苦恼;太不敏感,则人总是显得木讷迟钝,对于外界的人和事也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只有把握好敏感与不敏感之间最合适的分寸,我们才能发挥敏感的最佳作用。《做人别太敏感,也别太不敏感》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经营为切入点,重点教会我们如何把握避免过于敏感和太不敏感,从而适度利用敏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便利。
水微澜
·伦理学
·16.8万字
会员
中西环保哲学
本书是中外学术界第一部对中西思想中的环保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内容涵括了中国传统思想儒家、道家、佛家的环境伦理思想和西方传统的自然观与当代环境伦理思想,资料丰富,梳理精当、论述深入浅出,对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研究和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冯沪祥
·伦理学
·30.6万字
会员
美德、信仰与契约:西方伦理精神的三大根源
本书着眼于人之类型的三种形态,诠释并理解西方伦理精神之根源,梳理西方伦理精神演进的轨迹,探究其中的“美德论”、“信仰论”和“契约论”之三大根源。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从西方社会结构转变中勘测其中的人之类型学的转变和伦理精神的发展脉络,围绕人之形态的转变展开对其伦理精神之根源的探究:生活在古希腊城邦社会结构中的古代公民;中世纪基督教一体化世界中的基督教徒;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中的现代市民。由此梳理了与之紧密关联的三种伦理精神之传统:希腊美德伦理传统;以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为中心的基督教伦理传统;与现代民族国家相适应的契约伦理传统。全书的中心问题是在学术史层面梳理西方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样式,在思想史层面回应一个现代学问题,即追问现代人类型的伦理精神气质。本书原以《西方伦理精神——从古希腊到康德时代》出版,并曾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田海平
·伦理学
·38.9万字
会员
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家风文化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窗口”。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风文化情结更是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本书以中国家风文化历史变迁的过程为主线,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和考察先秦以来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家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深刻揭示了中国家风文化的深刻内涵、历史衍变及现状,创造性地提炼出各个大的历史时期家风文化所彰显的特色精神。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家风中存在的“宗法社会的解体、农耕文化的消解、个体主义的盛行、道德观念的式微、西方价值的冲击”等问题,本书立足传统家风形成的文化与历史基础,力求让读者深入体验传统家风的丰富内涵、魅力和指导性力量,进而涵养气质,以传统家风为借鉴,塑造健康的现代家庭,营建温暖的精神家园。
郑师渠
·伦理学
·15.8万字
会员
公共行政伦理学论纲
本书首先撷取功利主义、康德主义及儒家美德伦理,提炼其伦理价值与公共行政的契合性,分别作为行政伦理之利益论、义务论和德性论基础,并整合其为公共政策所依凭之“综合伦理”。接着以中西官僚制为典型的公共组织类型,探讨其在结构、文化和价值方面对行政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行政人在其组织伦理困局中的可能出路。最后深入论证行政人的角色和责任,深度挖掘其责任之源,竭力凸显行政人之公民角色定位、民主型人格及道德成熟之本土化特征。
王云萍
·伦理学
·27.8万字
会员
人生的智慧
人生在世,我们都想要掌握让自己快乐和幸福的秘诀,然而,这把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些人生的智慧,通过自己的双手掌握命运、创造幸福。本书着眼于引导广大读者把智慧融进生活,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指出如何提升自己、修身养性,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让自己获得幸福的生活。
赵磊编著
·伦理学
·9.1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 2011—2012
本书就中国当前社会道德若干重点问题,如中国当前社会心态问题、当前中国公务员道德状况、政府公共权力治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反思、他国伦理委员会建设经验、当前中国传媒责任与职业道德状况等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研究报告注重从“现实问题调研”、“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思考”三个维度交织展开,不仅强调对中国当前某些社会问题尤其是道德失范问题进行实证把握,更强调在理论—实践的分析框架中研究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并在“怎么看”的分析基础上,展开“怎么做”的探讨和思考。
葛晨虹等
·伦理学
·26.4万字
会员
孝的成长性:中国孝文化年度报告2019
孝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本报告以“实践篇”、“学术篇”、“历史篇”、“海外篇”等部分,考察当代孝文化的社会建设和学术研究。“主题报告”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并召开由海内外相关学者参加的主题研讨会,会后在与会学者的发言基础上整合、加工、补充,以“特稿”的方式形成该年度的“年度主题报告”。“政策篇”以及“全国孝文化推广与传播机构简介”、“孝文化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海内外学术会议一览表”、“年度孝文化大事记”等,则集中体现着本《报告》的信息性特征。随着逐年的积累,报告的文献价值也将慢慢呈现出来。
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主编 梁枢执行主编
·伦理学
·29.6万字
会员
疾病的伦理认知与实践
生物医学理论主导着当前医学的发展,各种新型医疗技术及其思维主导着人们对待疾病的方式,导致人—病关系的异化。人类力图寻找的是各种致病的因素,而非从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审视疾病的本质、人—病关系、疾病的价值等。该书以疾病与自然、疾病与社会、疾病与自我等基本的伦理关系为框架解译疾病的本质及其于人之存在的意义,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视角阐述了疾病的实践伦理,为扭转当前人类认识疾病的狭隘视角提供新的认知路径。
陈默
·伦理学
·26.6万字
会员
敢想,世界就是你的
本书分为十章,从作者的奋斗历程、创业经历、对未来的畅想等方面,写出了自己对生活和事业的观点和态度,也可以读出一个策划人的语录,读出一个奋斗者的心路。激发青年读者对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励其成长和进步。
张默闻
·伦理学
·24.3万字
会员
优雅是唯一不会褪色的美
本书献给独立、有智慧、追求个性的都市淑女。贴合当下都市女性生活与工作中的真实场景、以新鲜、有趣的视角与文字来解读女性关心的细节问题。涵盖个人形象、交友、通勤、通讯、物欲、个人修养,涉及30个与优雅有关的话题,是一本贴心、有趣、实用的淑女生活指南。
李一
·伦理学
·6.3万字
会员
道德理由的追寻:道德推理理论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本书强调了道德推理中的理性内涵和价值积淀,对道德推理的价值依据、逻辑形式、复杂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道德推理在伦理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倡导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中的理性精神。
杨宗元
·伦理学
·22.7万字
会员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
《比较与争锋——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理论、问题与实践》一书基于问题意识,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来源、产生、发展与内涵上的本质差异进行了深入考察,比较了两者在中西方的不同境遇。本书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诸多问题、集体主义面临挑战的问题、个人主义日益强势的问题都做了分析与解答,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集体主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气。
韦冬主编 沈永福副主编
·伦理学
·20.9万字
会员
道家生命伦理的传统视域与现代转型
随着全球生命伦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兴起,生命伦理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门“显学”。提出“道家生命伦理学”是这个时代一项全新的极具挑战性的理论建构工作。本书在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系统性地论证了构建“道家生命伦理学”的基本定位、哲学基础、核心价值、原则建构与现代转型,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实践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展开了“道家式”批判,并对这种理论建构所存在的内在缺陷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扬弃,以图重构道家生命伦理思想,为现实生命伦理问题提供一种“道家式”的解决方案。
李红文
·伦理学
·22.2万字
会员
少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人生难免会误入死胡同,能否走出去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想得通。我们要么坚持自己的目标继续努力,即便出现了挫折,也要咬紧牙关继续前进;要么就拐个弯选择另外一条路,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前方是否有路,来自你是否想得通。本书深入地探讨了人生选择哪条路的问题,分析了人们遭遇困境、挫折时表露的心境、情绪,有的放矢地阐述出“不是路不通,而是心无法想通”的生活真理,给那些正在想不通的人以慰藉,但凡我们心中想通了,那人生的路就通了。
张瑜编著
·伦理学
·10万字
会员
诗与道德心灵:论爱默生诗学的伦理维度
本书从爱默生诗学观中的伦理维度出发,分别从诗人观、诗歌观、创作观和批评观这四方面重点分析了道德这一因素在爱默生诗学观中的休现,并探讨了爱默生在诗学观中如此强调道德的原因,指出道德是爱默生宇宙一体观中的关键因素,是维系个体、社会、宇宙间平衡和睦的重要手段,也是爱默生在其诗学观中的每一方面都达到统一的核心维度。
余静远
·伦理学
·21.7万字
会员
希腊伦理思想史
本书的主题是整个希腊伦理学历史,包括悲剧,史诗,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化罗马的伊壁鸠鲁、斯多亚哲学、怀疑论、普鲁塔克等,内容较为齐备,涉及广泛。本书在学术上建立在对中外研究文献的扎实的考察分析上,同时提出自己的一系列伦理学观点,包括道德的四个维度体系和价值的一阶与二阶关系等等,从而使得对各个伦理学家的讨论富于深度和一致。此书在写作上注意生动性和可读性结合,凸显古典时代的伦理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特点,而非现代伦理学那么抽象化,相信会拥有广泛的读者群。
包利民
·伦理学
·25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