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哲学
>
伦理学
会员
权力的伦理基础
权力可以界定为“指令的发出、接受和执行”。关于权力何以可能的根据,一个最基本的要素是能力,一方能够发出被另一方理解和接受的指令,而接受指令的一方具备执行指令的能力。另一个基本要素在于理解和接受指令的一方有执行指令的意愿,其中的关键在于存在执行意愿出现的条件也就是存在接受指令者何以服从的根据。服从的根据分为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事实层面的服从根据可以分为恐惧和交换两个方面,其中恐惧是服从的第一根据,交换是服从的第二根据,二者相互作用和转换。价值层面的服从根据涉及伦理问题。权力正是通过执行指令者的服从意愿与价值层面的伦理产生了勾连。
冯书生
·伦理学
·13.9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4)
本年度的《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结合“构建我国主流价值文化研究”以及“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研究”相关课题的调研,锁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主流价值文化的大众化和现实构建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主流价值文化的建构思路、社会公众的认知认同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分析。报告从现实问题调研、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思考三个维度展开,不仅强调对中国当前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深刻把握,更注重在理论—实践的分析框架下研究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并在“怎么看”的分析基础上,展开“怎么做”的探讨和思考。
葛晨虹
·伦理学
·18.8万字
会员
态度理论:史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
史蒂文森是元伦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情感主义伦理学之集大成者、“态度理论”的创立者。正是由于他的工作,使一种曾经备受误解、批评与责难的理论──情感主义伦理学,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和稳固的学术地位。本书对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态度理论,包括道德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伦理判断的两种分析模式、伦理学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结合元伦理学的发展,对其理论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孙伟平
·伦理学
·18.6万字
会员
公共政策伦理
本书通过对公共政策“价值中立”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剖析了公共政策“价值中立”理论的缺陷,并对由此而带来的公共政策伦理价值的缺失进行反思,对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特点进行学理上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伦理建构进行了阐释;分析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不同环节所涉及的伦理问题,系统分析了公共政策伦理环境、公共政策伦理责任体系、公共政策伦理评价的机理以及实现公共政策伦理责任的保障。
许淑萍
·伦理学
·18.3万字
会员
比较视野下的品格教育研究:以美国为例
本书从对美国品格教育的深层理论基础及其重要内涵解读的角度,讨论了美国品格教育的多个维度及其对我国品格教育的助益和启示。中国品格教育必须通过广泛吸纳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在品格教育领域留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经由“基于关系性的比较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构既适应现代性又超越现代性的中国品格教育,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品格教育理想图景。美国品格教育是西方品格教育的支流,具有着悠久的品格教育传统。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诠释的德性伦理的品格教育框式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建构的强调道德推理、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品格教育范式都揭示了隐喻在品格教育潜流层中源远流长的德性传统和道德谱系。对美国品格教育这一德性传统之片段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凸显现代性范式下我国品格教育能够获益的启示,也能在个性中彰显品格教育完整的图景。
谢狂飞
·伦理学
·23.3万字
会员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上半年卷)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
江畅 戴茂堂主编
·伦理学
·17.4万字
会员
中国社会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6:家教与家庭家风建设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系列年度报告之一,本书对中国道德年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为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葛晨虹 陈延斌
·伦理学
·16.5万字
会员
道德社会学引论(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本文介绍了道德社会学的缘起和发展轨迹、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社会行动理论与道德行为事实、道德社会化、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中的道德事实、道德失范等于道德社会学研究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一项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法、文献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力求做到概念清晰、文献资料详实、论证规范严谨。
龚长宇
·伦理学
·16.3万字
会员
做事先做人,保持平常心
人生在世,无非两件事,做人做事,而做事要先做人。做人要常怀一颗平常心,保持平常心,能让我们不再患得患失,获得心灵真正的平静,收获健康和幸福。本书将平常心融入日常生活的做人和做事两大活动中,阐释修养心灵、为人处世的道理。本书文字清新隽永,带给我们心灵的温暖和滋润,体会人生的平凡真谛,窥见生活的处处禅机,平凡人生中活出从容。。
青田编著
·伦理学
·9万字
会员
消费伦理研究:基础理论与中国实证
本书围绕消费伦理这一中心议题,将理性理论、企业善因营销、计划行为理论、社会奖惩、产品伤害危机等与消费伦理密切相关的主题结合起来,从基础理论和中国实证等两个不同层面系统揭示消费伦理特征。本书汇集了笔者多年的理论研究成果,全书共包含十五章内容,其中基础理论和中国实证等两大研究主题通过五编十四章内容得以体现。
赵宝春
·伦理学
·14.7万字
会员
中国传统道德:普及本(重排本)
本书1995年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后曾经产生较大影响,其内容在当前环境下仍然具有价值,经与社科中心协商,拟重新包装在我社出版。
罗国杰主编
·伦理学
·15.3万字
会员
政治与美德
本书系万俊人先生近年来在《读书》《文景》《伦理学研究》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过的书序及其他学术文集。行文优美,兼具诗意和学术性,重申了当代境遇下的伦理学、政治哲学的意义。作者持守学者与学术的姿态,聚焦当下中国和世界的严肃问题,既有对政治哲学、美德伦理、人生哲学等公共话题进行的深入思考,又有对乡愁、家国的体认。书中饱含了作者对学术的热忱情怀和对文化的深沉担当,这本关于政治与伦理的佳作无论对于哲学从业者还是理论爱好者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万俊人
·伦理学
·14.9万字
会员
不朽:我的宗教
本书是学术大师胡适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生活体验,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做人与处事、交友与相处、成功与失败、知足与容忍、毁誉与压力等人生的重大问题,做了深入浅出而富有成效、既有现实意义有颇具科学性的论述。本书通俗易懂又文采斐然,有很强的可读性。著名学者胡军指导选编者着眼于人生现实,也从人生的理论体系上去把握。对于指导人们正确树立人生观,解决人生的重大问题,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对于广大读者认识现实,做人生的强者,树立人生的信念,走向成功的人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励志读物。
胡适著 王怡心选编
·伦理学
·13.5万字
会员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第6卷)
本书包括几大专题,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世界共同体问题、伦理学前沿问题、中国传统道德问题、政治理论探索、理论前沿、公共伦理与公共治理、书评等。
李建华
·伦理学
·15.2万字
会员
科学活动主体德性研究
本文主要从科学发展史、科学活动论、德性论和科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复合性视域,研究科学活动主体的德性。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探索了科学活动主体德行机制的建构与运作,其中包括科学活动主体德行导控与问责机制。
刁传秀
·伦理学
·13.2万字
会员
交换正义:和谁交换?交换什么?怎样交换?
本书介绍了与交换正义相关的哲学理论,主要从理论视角分析了“什么是交换”“交换正义的特点”,结合“我们可以和谁交换”“我们可以交换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交换”三个现实问题解析交换正义所包含的不伤害原则、自愿原则和公平原则。本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交换这一重要的人类行为,有助于我们对正义的性质、内容及作用等有更深入的认知,有助于我们反思引发伦理争议的各种交换现象,为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制度、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智慧。
肖劲草
·伦理学
·9.8万字
会员
并非世界太浮躁, 而是你的心太吵
一个人的胸襟造就了人生的高度。他们大处着眼避免目光短浅,不斤斤计较反而思路清晰,不纠缠于琐事更能实现谋略,从而让自己领先他人。《并非世界太浮躁,而是你的心太吵》通过生活中诸多具有现实意义且饶有趣味的案例,分析良好的心态对工作、生活的影响。引导人们放下烦心事,不去争蜚短流长,不去斤斤计较,做一个胸怀宽广、好运常伴的人,生活自然云淡风轻,无烦无忧!
李志
·伦理学
·15.1万字
会员
别再难为自己
生活是个顽劣的小孩。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成长”这门功课真的没有人能够教与我们,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自己。世界不会为你改变,你也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却可以选择自己活在怎样的世界。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何种姿态,采取什么行动去面对生活。
闻溪
·伦理学
·12.5万字
会员
自尊的伦理学:在卢梭和罗尔斯之间
本书从罗尔斯对卢梭的自尊概念的解释出发,阐释自尊的伦理学中的“自尊”一词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分析自尊概念在罗尔斯的《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和《万民法》中的重要性,揭示在罗尔斯的国内和国际正义理论中,自尊一方面作为正义感的源头为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的产生和维系提供了道德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又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善得到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的公平平等的分配,正义社会(或万民社会)因此又反过来为避免自尊的腐败、维持自尊的健康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所谓自尊的伦理学,既是基于自尊的伦理学又是为了自尊的伦理学,它体现了自尊和正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揭示了道德心理和政治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
王幸华
·伦理学
·12.8万字
会员
《吕氏春秋》管窥
本书除了深入论述《吕氏春秋》的作者及其撰写原因,阐释贵生、养生、治身、治国等核心思想内容外,更特别挑选研究争论较多之议题,辅以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对《吕氏春秋》的成书年代及编排结构提出崭新的看法。此外,本书又比较相关文献具体书证加以对读,说明《吕》书与先秦诸子的因袭关系,又整理高诱对《吕》书之《注》,阐述其注释体例,并列举《吕氏春秋》高诱注解书证,以见高注于经学考据的重要作用。
何志华
·伦理学
·14.5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