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历史
>
史料典籍
会员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全十册)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接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接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刘乃忠 崔学森主编
·史料典籍
·271万字
会员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第四辑(全3卷)
《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选辑》从几十年来收集的约上千万字的史料中,精选出800万字的法律文献,本卷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人民政府的法律文献选辑,250万字。每一个文献,从文字形式、内容和思想诸方面进行严格的文献学研究,均经过编著者的细心考察、反复校勘、比对,最大限度地纠正流传积久的错、衍、讹、夺现象,还原历史原貌。
张希坡编著
·史料典籍
·136万字
会员
纲鉴易知录·全2册(中华经典普及文库)
本书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山阴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纲鉴易知录》时间跨度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明,按照确定好的体例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于清代中后期的人来说,是一部相当完整且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
(清)吴乘权等
·史料典籍
·121万字
会员
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费尔南·布罗代尔是法国年鉴历史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其成名之作即为《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地中海地区的山脉、高原、平原、海岸、岛屿、气候、城市、交通等,主题是说明地理与历史、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第二部分系统研究了16世纪地中海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第三部分细致地叙述了西班牙与土耳其两大帝国在地中海争霸的过程。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史料典籍
·111万字
会员
白话资治通鉴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涵盖十六朝,1362年。《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便是一套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经典读物。全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的编年体通史,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也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主编张宏儒聘请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专业学者及历史学教授精心翻译,全新打造适合当下读者阅读的《白话资治通鉴》,通俗解读,文白对照,既讲管理之道,又教用人之术。
(北宋)司马光著 张宏儒主编
·史料典籍
·95.9万字
会员
抚东奏稿(全2册)
《抚东奏稿》是山东巡抚阎敬铭于清同治二年(1863)至五年(1866)间向清朝中央政府奏报的文件,内容涉及这一时期山东政治军事、地丁钱粮、吏治民生、漕运漕务、灾赈词讼、雨泽粮价等各方面内容,是了解与研究晚清历史的重要史料。阎敬铭是晚清著名督抚,也被视为理财能手。他在山东巡抚任上的种种作为,既是研究晚清时期山东地方事务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史料,同时对于了解和研究他以后担任户部尚书,主管清廷财政的措施、方法以及作为,也极有参考价值。本次点校,系将近代史资料编译室所存抄本与近代史所另存抄本核校,修订错误,增缺补漏;重新编排次序。
(清)阎敬铭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议室点校
·史料典籍
·84.1万字
会员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全四册)
《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和《鄂国金佗稡续编》三十卷,是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由岳飞之孙岳珂编。宋宁宗时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故名“鄂国”。“金佗”是嘉兴府城的坊名,岳珂曾在金佗坊中居住。宋高宗、秦桧等人害死岳飞后,曾篡改官史,以至大量有关岳飞的文字资料佚失或遭销毁,直至孝宗时冤案平反,方由岳飞三子岳霖重新整理岳飞的史迹,宋宁宗、宋理宗时,岳霖之子岳珂承父志,萃编成册。本书是对《鄂国金佗稡编》和《鄂国金佗稡续编》的注释、翻译,以求更广泛地推广民族英雄岳飞的真实事迹,原文底稿为王曾瑜先生提供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译注》(中华书局2020版)。
岳珂
·史料典籍
·81.3万字
会员
战争日记(1939—1945)
二战盟军三大文件之一,盟国核心战略决策者回忆录,从顶层设计角度看二战。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时期,除了美国负责的太平洋战场之外,盟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的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是布鲁克直接参与、亲手制订的,有时候甚至是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间,艾伦·布鲁克把每天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评论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其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对丘吉尔、戴高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盟国首脑和高级将领的描述和评价,在发表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英)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
·史料典籍
·72.2万字
会员
十通财经文献注释(第五册):皇朝续文献通考
本书收录了《清朝文献通考》(原名《皇朝文献通考》)中的财经文献,该《通考》由清代张廷玉等奉敕撰写;后嵇璜、刘墉等奉敕撰写,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被后人收录《十通财经文献》,全书300卷,体例同《续文献通考》,所载典章制度自清初至乾隆五十年止。
王文素等注
·史料典籍
·71万字
会员
十通财经文献注释(第六册):皇朝续文献通考
本书收录了《清朝文献通考》(原名《皇朝文献通考》)中的财经文献,该《通考》由清代张廷玉等奉敕撰写;后嵇璜、刘墉等奉敕撰写,纪昀等校订,成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被后人收录《十通财经文献》,全书300卷,体例同《续文献通考》,所载典章制度自清初至乾隆五十年止。
王文素等注
·史料典籍
·70.4万字
会员
古代中国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清醒剂;尤其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现代中国人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献(包括出土文献),效法纪事本末体史书,围绕中国古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进行编写,注释力图简洁明了。对于学习者,特别是历史学专业本科同学以及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而言,是一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必备资料。
李凯 张子青等编译
·史料典籍
·62.5万字
会员
匈奴史料汇编(上下册)
本书收录战国到南北朝陈亡之间汉文典籍中的匈奴史料。并逐条精选和逐条考订。以正史为主,以本纪为纲,重出者拾弃,溢出者保留,讹误者校正,歧异者注明。拾弃部分亦予以注明,以备查考。故在所收的全部资料中,有大量编者所作注释。所注多为:考订史实真伪;考订年月;确定方位;辨明歧异;纠正讹误;阐发微隐。
林幹
·史料典籍
·62.3万字
会员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本书收录迄今所能见到的所有敦煌本术数文献进行辑录、校勘、厘定、缀合,条分十类:阴阳宅经类、五姓宅经类、阴阳五姓宅经合编类、三元宅经类、玄女宅经类、八宅经类、葬经类、山冈地脉类、卜葬书类、附録《阴阳书》等。又在前人已有的校录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读考证,在卷子收录以及校勘、定名、缀合、考辨字词文意方面颇有创获,特别是图文校录和补正方面用力尤多。本书堪称可以反映敦煌学研究前沿水准的力作。
关长龙辑校
·史料典籍
·55.7万字
会员
资治通鉴故事(彩图精装)
《资治通鉴故事》编著者文若愚。《资治通鉴故事》享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这本由文若愚主编的《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辑录了原著中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篇章,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体编撰而成,便于读者轻松掌握其精华,并从中汲取睿见卓识,深化、拓展人生阅历。
文若愚
·史料典籍
·53.6万字
会员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本书采用笔记形式,记录了北宋,主要是徽宗政和、宣和年间东京汴梁的方方面面,从都城城门建制、主要河道桥梁到皇宫建筑,从皇城内外官署方位到城内主要街巷、店铺,从朝会郊祭等朝廷大典到婚嫁产育等民间习俗,从饮食起居到岁时节令,从歌舞百戏到市井百态,几乎无所不包,描绘了东京汴梁这座十一世纪上半叶最繁华的城市,从中可以感受到宋代繁荣的都市经济与丰富的市井生活,是研究北宋都市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文献。《东京梦华录》作者孟元老为北宋遗民,此书撰成于南宋绍兴十七年,正是北宋灭亡二十年之际,所以书中也借记叙当年盛世繁华而一抒怅恨之情,因此在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继而亡于蒙古铁骑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引发亡国之人的情感共鸣,南宋中后期出现的《西湖老人繁胜录》《都城纪胜》,以及宋亡之后追忆都城临安的《武林旧事》《梦粱录》等,均与其体例相承、手法相近、内容相仿,学界常将这些著作命名为“梦华体”,甚至直到晚明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仍可视为《东京梦华录》之余绪。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东京梦华录》不失为一部开宗立派的著述。在《东京梦华录》的“梦华体”表层叙事之下,还隐藏着孟元老二十余年目睹的徽宗朝桩桩件件历史事件。比如描写东京高大雄伟的城墙,隐含着徽宗采用蔡京的意见改筑外城,改太祖的曲折城墙为四面笔直,大大降低了其防御功能,靖康年间金兵攻城时,正因其笔直,一砲之下,整面城墙都摇摇欲坠。其他如在记述正旦朝会、南郊祭天等朝廷大典中,隐含着徽宗改制礼乐,新制《大晟乐》、改建新的三层祭天圜丘(青城斋宫)、颁行《政和五礼新仪》,颇有以圣君自命的意味。正是这表层与底层的叙事相结合,《东京梦华录》探讨了北宋百年繁华一旦兵火皆成梦幻的原因所在。
杨春俏译注
·史料典籍
·50.5万字
会员
古代罗马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
《古罗马文明文献萃编》是“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书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选择了传纪、自传、书信、演说辞、论水道等作品,从多个层面展示罗马人的思想、生活以及与公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公共建筑。传纪人物性格鲜明、自传个性独特、书信真实可靠、演说内容动人、论水道气势恢宏。上册所选的内容虽然有限,行文也各不相同,但都能反映罗马人的精神风貌与物质成就。此书对于人们深刻了解罗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下册主要选择的是异族人眼中的罗马早期社会与罗马帝国以及罗马人对自身文化尤其是对演说术衰落的反思,思想深刻,观点独特,从这里可以看到与客观存在的“罗马”不同的另一个“罗马”,这就是学者笔下的“罗马”。此外,下册还选择了当时人对罗马宗教文化以及外交上的一些看法,展示了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与匈人之间的矛盾、基督教与罗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人们更好地认识晚期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手的资料。
杨共乐主编
·史料典籍
·50.5万字
会员
曾国藩全集(第二卷·奏稿二)
本卷的《奏稿》为曾国藩向皇帝所奏陈的折子。自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的“遵义大礼疏”起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正月的“楚岸盐引淮川分界行销折”止,内容涵盖组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北上剿捻、处理天津教案事件以及各项章程奏疏等。奏稿所陈叙事详尽,细节处动人心魄,颇有画面感。“其佳篇传播人间,士大夫多能举其词”。
曾国藩
·史料典籍
·49.7万字
会员
唐中书门下两省属官年表: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套装全两册)
本書是對唐代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全面系統研究。綜合運用歷史學、考據學、辨僞學、年表學、校勘學等方法,搜集資料,查勘比對,辨别推理,去僞存真。以年表形式,清晰呈現出歷年中書、門下兩省屬官的任免情况或仕歷軌跡,爲唐代文學社會、人物互動及職官研究提供便利。編纂年表的同時,發現文史資料中的一些錯誤,爲典籍校勘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李振中
·史料典籍
·48.6万字
会员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作者在“张之洞档案”的系统阅读中突出地感受到,这批史料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为主张革新的团体。从“档案”中看到,张之洞集团及主要政治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测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以往的戊戌变法研究,经常以康、梁的说法为中心,而“档案”中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让研究者站在康、梁以外的立场来看待这次改革运动。这批“档案”材料数量较多,准确度较高,许多属当时的高层机密,可以细化以往模糊的历史细节,尤其是历史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内容。
茅海建
·史料典籍
·47.2万字
会员
曾国藩全集(首卷·奏稿一)
本卷包含《上谕》《谕赐祭文》《御制碑文》《国史本传》《神道碑》《墓志铭》等。在《上谕》中,清廷盖棺定论,评价曾国藩“学问纯粹,器识宏深,秉性忠诚,持躬清正”。《国史本传》详述了曾国藩从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进京为官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逝于两江总督任上的功绩,认为他“器识过人,尽瘁报国”“忠诚克效,功德在民”。《曾文正公全集》包含《首卷》一卷、《奏稿》三十卷、《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经史百家杂钞》二十六卷、《经史百家简编》两卷、《鸣原堂论文》两卷、《诗集》四卷、《文集》四卷、《书札》三十三卷、《批牍》六卷、《杂著》四卷、《求阙斋读书录》十卷、《求阙斋日记类钞》两卷、《年谱》十二卷。
曾国藩
·史料典籍
·47.1万字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