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首页
排行
分类
免费
我的
广场
人气 收藏 畅销 更新 字数
筛选
首页 > 小说分类 > 历史 >

史料典籍

  • 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在线阅读
    会员

    黄易友朋往来书札辑考

    黄易是清代金石学与艺术史中的一位关键人物。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任职于济宁运河厅,并担任河道总督的幕僚。1786年八月在经过山东嘉祥时,他发现了著名的武氏祠,并就地复建,这是乾嘉金石学标志性的事件。黄易所收藏的金石拓本,数量富甲一时,他为学术界贡献了大量精拓本与旧拓本,《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可以视为一个缩影。而作为“西泠四家”之一,他的隶书、篆刻与绘画在当时也负有盛名,友人常以不获他的字画与印章为憾事。本书从公立博物馆与图书馆的收藏、清代金石著作、各种出版物、海内外拍卖图录及私人收藏中辑得黄易友朋往来书札660余封。与黄易通信的人,既有乾嘉时期的学术菁英如王昶、钱大昕、翁方纲、钱坫、严长明、孙星衍、洪亮吉、武亿、桂馥、阮元、瞿中溶,文艺菁英如袁枚、姚鼐、陶樑、梁同书、罗聘、董洵、邓石如、伊秉绶、奚冈、钱泳,也有散布于全国的地方官员、幕僚与布衣学者。通过考证信札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那些已经消逝的历史场景与人物心态变得清晰而生动,大量信札之间内容的勾连也使得零碎的资料更加具有组织性。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乾嘉时期的社会环境,金石学共同体的运作方式,金石学术的推进方式,以及艺术应酬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薛龙春撰 ·史料典籍 ·41.1万字
  •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路在线阅读
    会员

    突破缅北的鹰:中日史料对照下的中国驻印军归国之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旅日学者萨苏,首次利用大量日本史料,与中国、美国史料相对照,在《突破缅北的鹰》一书中全景展现了这一场历时400多天、跨越1600多公里的归国之战的全过程,清晰再现了从新平洋、拉加苏、胡康谷口、打洛、孟关、瓦鲁班、英帕尔,到密支那、松山、龙陵、八莫、芒友,每一次战役的攻防和战场细节。以“敌人之眼”描述了这支抗战时期被称为“天下第一军”的孙立人统帅的“蓝鹰”部队,如何与日军六个师团交手,歼灭号称“丛林之王”的18师团主力,重创三个师团和一个独立混成旅团。
    萨苏 ·史料典籍 ·25万字
  • 战争日记(1939—1945)在线阅读
    会员

    战争日记(1939—1945)

    二战盟军三大文件之一,盟国核心战略决策者回忆录,从顶层设计角度看二战。英国陆军元帅、大英帝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主导了二战时期英国的绝大多数重大战争决策,出席了战时同盟国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对赢得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时期,除了美国负责的太平洋战场之外,盟军在欧洲、非洲、大西洋的绝大多数战略规划,都是布鲁克直接参与、亲手制订的,有时候甚至是力排众议坚持下来的。1939年9月至1945年8月间,艾伦·布鲁克把每天的战斗和生活经历,以及一些重要的感想、评论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具有极为宝贵的史料价值。由于其日记中包含了许多对丘吉尔、戴高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盟国首脑和高级将领的描述和评价,在发表后引发了巨大争议。
    (英)艾伦·弗朗西斯·布鲁克 ·史料典籍 ·72.2万字
  • 民国银行家论社会责任(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第一辑)在线阅读
    会员

    民国银行家论社会责任(民国银行家管理思想论丛·第一辑)

    本书主要反映了民国银行家对于国家与民族命运、中国经济发展、工商业实业统筹发展、农村金融、战时金融、金融消费观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银行家从事银行经营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
    刘平编著 ·史料典籍 ·16.3万字
  • 春秋礼学在线阅读
    会员

    春秋礼学

    礼学近年来逐渐成为古文献学界的研究热点,学者除关注三礼研究外,越来越重视承载礼学思想、礼学精神的其他先秦两汉典籍的研究。本书以记述春秋时期史事的文献为基础,就传统文化核心之“礼”的内容及其影响作了讨论和评述,主要是对礼的价值原则及其运行规律的梳理研究,对于了解礼学思想的发展,认识传统礼学具有重要价值。
    管正平 ·史料典籍 ·13.8万字
  •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在线阅读
    会员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

    《古代印度波斯文明文献萃编》是新时代“一带一路”文明文献萃编中的一册,该书通过古波斯和古印度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献,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印度和古代波斯的历史,触摸古代文明。印度部分主要引入《吠陀经》和佛经,憍底利耶的《政事论》,阿育王的石柱铭文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等史料来解读古代印度文明史。波斯部分,主要通过古代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和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波斯帝国国王的若干铭文,特别是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等,还有波斯帝国时期的两个商业高利贷家族(埃吉贝商家和穆拉树商家)的铭文等为读者介绍古波斯的文明。
    周启迪 沃淑萍编译 ·史料典籍 ·37.6万字
  • 双清集在线阅读
    会员

    双清集

    《双清集》为纪念袁行霈先生八十寿辰的回忆录,作者既有袁行霈先生的弟子,也有同事与朋友,收文章凡三十余篇。“双清”取自杜诗《屏迹二首》中的名句:“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双清”既是袁行霈先生在诗歌艺术研究中十分注重的美好意象,也寄予了先生对弟子和朋友们的深切期望。
    王能宪 董希平 程苏东 ·史料典籍 ·13.9万字
  • 硝烟中的葡萄酒:纳粹如何抢占法国葡萄园?在线阅读
    会员

    硝烟中的葡萄酒:纳粹如何抢占法国葡萄园?

    二战期间,法国葡萄酒并非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物品。在纳粹领导人眼中,随着法国的战败,法国葡萄酒成了最珍贵的战利品。从1940年开始,柏林政府便任命德国葡萄酒专家为官方代表,即“葡萄酒监工”前往法国各大葡萄酒产区,以协调迄今为止被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掠夺葡萄酒资源的行动。维希政府在其中扮演着暧昧不清的中介角色,许多法国葡萄酒专业人士也与占领者沆瀣一气,这场规模浩大的掠夺成为一场不堪回首的悲剧。在战争结束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重新开启这部尘封已久的苦涩档案,让读者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本书基于从未公布过的文件与资料完成了这份详尽的调查,真实再现二战时期纳粹在法国掠夺葡萄酒资源的疯狂行径,首次披露关于战争与贸易的诸多史料,掀开在德国占领与叛国者通敌背景下、法国葡萄酒世界里最黑暗的一页。
    (法)克里斯托弗·吕康 ·史料典籍 ·20万字
  • 千年帝国史在线阅读

    千年帝国史

    美国知名学者克里尚·库马尔在《千年帝国史》中描绘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帝国全景图,他从罗马帝国切入,剖析了奥斯曼帝国、哈布斯堡王朝、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五大帝国,这些帝国都自认肩负着普世文明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纠结。库马尔试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帝国的统治者和民众,他们如何为帝国统治寻找正当性,他们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帝国统治者在建立普世的世界秩序的过程中,如何留下了与当今世界息息相关的多元化的政治遗产。与大多数介绍帝国发展历程的作品不同,这本书重点关注的是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帝国既是二者共同追求的事业,也是各方利益纠葛形成的共同体。库马尔还特别探讨了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区别,提到统治者为保国运长久,会刻意压抑自身的民族身份,但这也给主要民族带来身份认同的混淆以及这种混淆最终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这些帝国曾经遇到的难题,包括如何处理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性,国家内部的多元文化协调、多民族和谐共处,国际人才流动等,在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说,帝国是反省当今迫切的政治议题的一面镜子,甚至是新的世界秩序诞生之前的阵痛。尤其对于多民族的中国来说,我们可借此审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国际交往、大国使命等。
    (美)克里尚·库马尔 ·史料典籍 ·31.8万字
  • 蜀学与文献在线阅读
    会员

    蜀学与文献

    本书是有关蜀学及其文献的简明读本。作者通过重点介绍蜀学的渊源与流变、成就与贡献,重温了蜀学的历史与内涵。通过梳理巴蜀文献的源流与类别,历代学人对于巴蜀文献的收藏、整理与研究,以及精选百部蜀学典籍予以评述,重审了蜀学的文献与精华。作者长期从事巴蜀文献的整理、巴蜀学术的研究,既重视文献的基础,亦强调学术的视野,力求藉由蜀学与文献,重构蜀学的学术体系和文献体系。
    舒大刚 李冬梅 ·史料典籍 ·28.5万字
  • 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在线阅读
    会员

    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

    本书主要是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视角出发,围绕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联调查团来华调查期间满铁的活动,在对大量日文原始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和日本国内环境,全面分析和阐释满铁在国联调查团来华期间的活动目的,并理清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满铁所起到的作用,进而揭示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武向平 ·史料典籍 ·20.2万字
  • 古代埃及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在线阅读
    会员

    古代埃及文明文献萃编(全二册)

    本书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中的一本,分为上下两册。文献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大量文献为复原历史悠久的古埃及文明提供了一手信息。本书精选翻译的160多篇文献,涉及神话传说、王权制度、个人传记、往来书信、司法诉讼、经济活动、宗教仪式、教谕文学、故事文学、颂与诗歌等方面,表现出古埃及多种文献的基本特征,展现出古埃及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呈现出古埃及灿烂文明的卓越贡献。
    郭子林编译 ·史料典籍 ·40.5万字
  • 吕氏春秋(国学大书院)在线阅读
    会员

    吕氏春秋(国学大书院)

    《吕氏春秋》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代前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出色总结。
    (战国)吕不韦 ·史料典籍 ·28.5万字
  • 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在线阅读
    会员

    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

    作为民国五大出版社之一的开明书店,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新文学出版、古籍整理、中小学教科书以及青少年读物等领域贡献巨大,因其作风严正,旨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倡导新式思想和生活潮流,扶植新生作家,逐渐赢得了出版界和读者的广泛好评。《启蒙·生意·政治:开明书店史论(1926—1953)》聚焦开明书店,充分利用各地档案馆、各出版社所藏档案,当事人的日记、书信,报刊新闻时评,以及政府法令条文、开明人访谈等一手资料,采用叙事史的笔法,为我们再现了开明书店从1926年创办,到1953年与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为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这一段历时二十七年的嬗变历程,为我们了解新中国出版体制的建立提供了细致而微的个案,“出版”本身丰富而复杂的历史面相也在其中得到清晰的呈现。
    邱雪松 ·史料典籍 ·16.4万字
  • 回忆西安事变在线阅读
    会员

    回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从1961年起开始征集了一批有关西安事变亲身经历的回忆录资料,挑选了其中一部分辑成《回忆西安事变》一书,以为纪念,并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此书是对2006年出版的《揭秘西安事变》的再版,2006年已作为重大选题申报并同意出版。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史料典籍 ·37.6万字
  • 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在线阅读
    会员

    运书日记(附《胶海逭暑日记》)

    1937年,日寇战火蔓延中国,为保存文澜阁《四库全书》及浙江省图书馆馆藏各善本古籍,时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奔走于因避战火而南迁永康的浙江省府与迁至方岩的各省厅之间。《运书日记》记载其自1938年1月1日至1938年2月28日两个月间为搬运保存馆藏善本图书的所作所为和所遇所感,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文化的珍爱,读来令人动容。《胶海逭暑日记》乃陈训慈于1936年7、8月间北上青岛,出席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并避暑胶海的日记。日记记录其此行前后一个月间的行程和日常生活,颇多记录其与业师柳诒徵及其他赴会的文化图书界同仁的相遇及交谈内容,从学界杂闻、文化界时议到军政界时局讨论,不仅展现了陈训慈的交游、见闻和所思所悟,更是体现了一个文化人在战火硝烟中对待民族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关切之心,和他个人在国务、公职、家事间的一系列态度看法。
    陈训慈著 周振鹤 周旸谷整理 ·史料典籍 ·9.6万字
  • 曾国藩全集(第十卷·杂著、求阙斋读书录、求阙斋日记类钞)在线阅读
    会员

    曾国藩全集(第十卷·杂著、求阙斋读书录、求阙斋日记类钞)

    本卷的《求阙斋读书录》是曾国藩历年的读书札记。“求阙斋”为其书斋名。“求阙”二字源于他读《易经》的感悟,他认识到“阴阳相生,一损一益”的自然之理,进而意识到“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阙”的本性,其时他“名位渐显,而堂上重庆,门祚鼎盛”,“每以盈满为戒,自名其书舍曰‘求阙斋’。”“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自然大道如此,何况人事?读书录分经、史、子、集四部,记载了他的研读心得、考证和校勘等,多有独到精辟的见解。;《求阙斋日记类钞》收录了曾国藩自咸丰八年到同治十一年二月去世时的日记,由曾国藩的同乡王启原进行分类编辑。主要分为问学、省克、治道、军谋、伦理、文艺、鉴赏、颐养、品藻、游览十类。为“修己、治人、道之大纲也”,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曾国藩 ·史料典籍 ·30.1万字
  • 匈奴史料汇编(上下册)在线阅读
    会员

    匈奴史料汇编(上下册)

    本书收录战国到南北朝陈亡之间汉文典籍中的匈奴史料。并逐条精选和逐条考订。以正史为主,以本纪为纲,重出者拾弃,溢出者保留,讹误者校正,歧异者注明。拾弃部分亦予以注明,以备查考。故在所收的全部资料中,有大量编者所作注释。所注多为:考订史实真伪;考订年月;确定方位;辨明歧异;纠正讹误;阐发微隐。
    林幹 ·史料典籍 ·62.3万字
  • 我认罪:日本侵华战犯口供实录在线阅读
    会员

    我认罪:日本侵华战犯口供实录

    1954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关押在抚顺、太原两地的1109名侵华日军战犯进行侦查、起诉工作,并于1956年对罪行较重的45名日本战犯进行公开审判,由此获取了数量庞大的口供与笔供。本书从中精选出精彩、可读性最强的部分,单独编辑成册,分专题披露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推行侵略政策,进行特务间谍活动,制造细菌武器,施放毒气,屠杀、抓捕、奴役和毒化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张林 程军川 ·史料典籍 ·24.2万字
  • 红岩密档在线阅读
    会员

    红岩密档

    1939年起,国民党军统局将风景秀丽的重庆歌乐山变成了神秘的人间魔窟,设立专事关押审讯革命志士的军统集中营。这里曾见证了无数英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故事;也记录了徐远举(《红岩》中大特务徐鹏飞的原型)、廖宗泽、周养浩、杨进兴等军统要员、大小特务、叛徒、刽子手、看守的罪恶行径。每一个敌特、杀手、叛徒的落网,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传奇故事。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B类档案长期以来密而不宣。7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重庆革命烈士纪念馆B类(敌特叛徒类)档案不断充实完整,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实渐次浮出水面。本书首次披露有关《红岩》神秘的B类档案。
    罗学蓬 ·史料典籍 ·22.8万字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客户端 | 触屏版 | 帮助 | 反馈 | 举报
达人推广合作:https://kol.yuewen.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B2-20090059 B2-20090028

客服电话(24小时):010-59357051

反馈